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古交镇北刘村
地名:北刘村 | 隶属:古交镇 |
行政代码:140825104218 | 代码前6位:1408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村 |
明称刘村,以刘家居多而名。清光绪年间(1875),因聚落扩展,区划为两村,居高者称为上甲,居低者称为下甲,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村内古井中打捞出清代上甲村公章一枚可为证。后因外省逃荒者迁入下甲村产生分歧,分为两个行政村,上甲改称北刘。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北刘村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村。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北刘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基本介绍:
北刘村位于古交镇西部,旧称刘村,以刘家先入而我,清光(1875)因聚落扩展,区划为两村,原聚落部位称前刘,后扩展部分为北刘。全村辖3个居民组,205户,940人,党员21名,耕地面积1176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为根本出发点,改变传统耕作方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建蔬菜日光温室80余座,使蔬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主导产业,同时组建了“旭旭”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了存栏1000头的养猪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96元,同时该村努力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主大街全部硬化,修建了文体广场,农民的经
历史沿革:
1947年4月,新绛县解放,北刘村成立农会组织,实施土地改革。
1948年,由村民选举产生村长、副村长、委员,属第三区。
1953年,村中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属周流乡。
1956年,属古交乡。
1958年公社化后,属第四管理区。
1961年撤销古交人民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北刘生产大队。
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负责政工、武装、生产、文教、卫生等工作。
1984年撤销革命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北刘村
北刘村附近有新绛龙兴寺、绛州署景区、绛守居园池、稷益庙堂、绛州文庙、白胎寺等旅游景点,有新绛云雕漆器、新绛远志、绛州澄泥砚、绛州面塑、符村清莲、羊杂烂等特产,有绛州鼓乐、新绛面塑、绛笔制作技艺、绛州木版年画、新绛戏曲剪纸、绛州皮影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