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交镇 | 隶属:新绛县 |
行政代码:140825104 | 代码前6位:1408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4万人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地处鼓水(当地百姓称为古水)之交的南端,故称南古交,古时鼓水从南古交浇田之后分为两支,取古水之交,或古水浇田之意,故名古交。
基本介绍:
古交镇位于新绛县西部,南邻万安镇,北靠泉掌,东与龙兴镇、西与稷山杨赵相邻,108国道和侯马铁路横贯而过。全镇有22个行政村,108个居民组,8129户、36556人,总耕地面积35800亩,总产量1093万公斤,棉花面积2000亩、总产量18万公斤。
镇-范青虎同志目前负责全镇党政工作。电话——7912239 手机——13603590089
主导产业
古交镇在结构调整中形成的支柱产业有蔬菜和瓜果,其中以南李村为核心的无公害茄子以其高品位、高质量位于同类产品前列。日光温室大棚2100亩、大陆菜5000亩
主要品种 :
1、美引长茄 天津
文化旅游:
翠岭仙姑明堂时代:明至清地址:新绛县古交镇翠岭村西保护范围:东自仙姑明堂东山墙外皮向东3 米,南自仙姑明堂前檐墙外皮向南 13 米,西自仙姑明堂西山墙外皮向西1 米,北自仙姑明堂后檐墙外皮向
北古交圣母庙正殿时代:元代地址:新绛县古交镇北古交村东保护范围:东自正殿东山墙外皮向东 3 米,南自正殿前檐下向南30米,西自正殿西山墙外皮向西 13 米,北自正殿后檐下向北10米。建设控制
历史沿革:
1947年4月新绛解放,归新绛县第三区。
1953年5月至1956年4月新绛县撤区建乡,设古交乡,乡政府驻南古交。
1958年9月至1958年10月公社化,成立红旗人民公社,公社驻南古交。
1958年11月至1959年10月改称古交人民公社。
1968年成立古交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9月撤销公社,成立古交乡人民政府。
2001年3月,古交乡和泉掌镇合并为古交镇。
2007年5月,古交镇与泉掌镇分建。
中古交位于古交镇中部,因处南北古交中间,故称中古交,全村辖2个居民组,88户,401人,党员14名,耕地面积901亩。该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庄,近几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桥西村、中社村合并,新村命名为三林镇村。…[详细]
翠岭村位于古交镇东南部,东邻汾河,西靠翠风岭,始建于元,当时各村常以中社为中心-,进行祭祀活动,本村位于中社之南,故称南社。1981年1月,因同一县一…[详细]
王村位于古交镇东南部,南邻汾河,此处古建有白里王的王子坨,故名王村,又因此地以产桃闻名遐迩,俗称桃儿王村。该村5个居民组,495户,2366人,党员6…[详细]
下船庄位于古交镇南部,南邻汾河,唐武德二年(619)秦王-民从皮民(今河津)渡黄河,夜宿渡口由此下船,故称下船庄,俗称下船头。全村辖5个居民组,266…[详细]
南苏村位于古交镇南部,原名苏村,系因苏家居此地而名,始建于北宋,初居堡、后移出,因本县一名三村,侯村居南,以方位室名,故名南苏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3…[详细]
北王马村位于古交镇东北部,东邻县城新城区,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因逃国,逢经此地,马不能行,曾留马及养鸟人与此,逐名王马,后又以方位…[详细]
南王马位于古交镇东部,东紧邻县城,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因巡国途经此地,马不能行,鲁苗马及养马人与此,逐名王马,后又以方位分称,此村…[详细]
龙泉村位于古交镇东部,据传早年该村村南有自流泉涌出,泉边曾水磨,水流腾空似轮,以泉命名,故称轮泉,后又改名龙泉,新中国建立后,因地下水位变迁,此泉已固…[详细]
中苏村位于古交镇东部,原名苏村,系因苏姓Z垦定居于此而名,清明治间原定区划,因同县一名三村,以位定名,此村居中,故名中苏村,苏村堡,位于翠凤岭北麓,始…[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闫家庄村是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古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永丰庄位于古交镇北部,原称铁口,因村居铁路之口而名,后天顺年(1416),灵邱王朱菪顺率族居此后改称朱家庄。明隆庆三年(1569)朱府遭贬废爵,改朱家…[详细]
北古交位于古交镇北部,因地处鼓水(今古水)之交的北端,故称北古交。全村辖4个居民组,307户,1376人,党员25名,耕地面积2694亩。近几年,该村…[详细]
辛堡村位于古交镇西北部。古居民原住上堡,原因吃水困难迁移到此。因迁村在明初年亥年(1317)逐改称辛堡。全村辖4个居民组,252户,1160人,党员2…[详细]
丁村位于古交镇西部,因村内街巷多为丁字型而名。全村辖6个居民组,395户,1876人,党员34名,耕地面积3088亩,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庄。2007年依…[详细]
北刘村位于古交镇西部,旧称刘村,以刘家先入而我,清光(1875)因聚落扩展,区划为两村,原聚落部位称前刘,后扩展部分为北刘。全村辖3个居民组,205户…[详细]
前刘村位于古交镇西部,明称刘村,以刘家先入而名,清光绪年间(1875年)因聚落扩散,区划为两村,原聚落部位称前刘,后扩展部分称北刘。全村辖3个居民组,…[详细]
周流村位于古交镇西南部,传建于晋,系周家生迁于此,后搞成村座故名周村,隋开16年,鼓水今古水,改渠灌田,由村北、村西经过,村南又有汾河,环周皆水,故于…[详细]
南李村位于古交镇南部,北临108国道,南靠汾河,始建于北宋,因李民先入,后称李村,清明治时期厘定区域,因全县一名两村,此村位南,故改为南李村。全村辖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