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泉掌镇 | 隶属:新绛县 |
行政代码:140825107 | 代码前6位:1408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万人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晋国灵公曾于此建行宫、辟桃园、起绛台,谓绛霄楼,因而后改为桃园镇。明时因村东南有泉五眼,村中有泉一眼,布状似掌,故易名为泉掌。
基本介绍:
泉掌镇共14个行政村,以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是新绛县的蔬菜业大镇,全镇现有日光温室三千个左右。主要以生产早春茬和秋茬西红柿、黄瓜为主,尤其西红柿个大、粉红、果型同等,特耐运输而驰名。年可产西红柿2000余尤吨。黄瓜800万吨。西葫芦200余万吨。泉掌人民热诚欢迎全国各地客商前来洽谈购销事宜。
荣誉排行:
2024年11月,泉掌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4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泉掌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2009年8月,泉掌镇上榜第三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文化旅游:
泉掌关帝庙位于新绛县泉掌镇泉掌村中心西邻泉掌村委会。坐北向南,东西长19.6米,南北宽21米,占地面积412平方米。现存正殿,创建年代不详。据殿内梁脊板及石刻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
光马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汉地址:新绛县泉掌镇光马村该遗址文化层丰富,为研究汾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战国、汉代聚落遗址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保护范围:东自嘉靖三年碑中心向东
历史沿革:
周称桃园镇,西汉为长修县,北周设长秋镇。
明代分属绛州(今新绛县)清源乡。
清代属绛州常盈乡。
1918年民国时期属新绛县第三区。
1947年4月新绛解放,泉掌为三区政府驻地。
1948年8月至1953年4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泉掌仍为三区政府驻地。
1953年5月至1956年4月,撤区建乡,成立泉掌乡。
1958年9月至1958年10月公社化,泉掌全境属红旗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至1959年10月,新绛县
南张村位于泉掌镇北边,与北张镇西行庄相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3768亩,耕地面积2861亩。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85户,1200口人,25名党员。该村…[详细]
光马村位于泉掌镇西北角,与稷山县李老庄相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3264亩,耕地面积2142亩,深井5眼,管灌6200米,灌溉面积1921亩,旱地面积22…[详细]
泉掌—故称长修、桃园。春秋战国属河东郡,秦时在此设长修县。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候,长修又为候国。东汉时改为长修镇,后又为长修镇。晋国灵公曾于此建…[详细]
西韩村位于泉掌镇西南方向,东连东韩,西邻稷山,南接武平,北和泉掌相连,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209亩,耕地面积1522亩,深井5眼,管…[详细]
武平村位于泉掌镇西南角,与稷山县小杜村相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320亩,耕地面积2869亩,深井10眼,管灌10293米,灌溉面积2348亩,旱地面积…[详细]
东韩村位于泉掌镇中南部,全村共有土地4251亩,耕地面积3074亩,深井13眼,管灌15008米,灌溉面积2988亩,旱地86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详细]
下堡村位于泉掌镇最南端,距镇政府1公里,与古交镇辛堡村相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307亩,耕地面积1597亩,深井4眼,管灌3700米,灌溉面积1200…[详细]
西薛郭村位于泉掌镇东南隅,与古交镇北古交村相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3221亩,耕地面积2438亩,深井5眼,管灌5980米,灌溉面积2252亩,旱地18…[详细]
东薛郭村位于泉掌镇东南隅,与古交镇北古交村相邻,地势起伏,南低北高。全村共有土地面积3456亩,耕地面积2658亩,深井8眼,管灌7230米,灌溉面积…[详细]
王守村位于泉掌镇东边,与三泉镇南熟汾相邻。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830亩,耕地面积2269亩,深井4眼,管溉4670米,灌溉面积2269亩。全村共有3个居…[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永兴庄村、刘建庄村合并,新村命名为新庄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