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皋落镇桃躯村
地名:桃躯村 | 隶属:皋落镇 |
行政代码:140724101208 | 代码前6位:140724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4 | 邮政编码:0306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晋K | 行政级别:村 |
桃躯村原名桃居。在距桃躯5千米的库城村东南方向,有一座山“上察于天,下极于地”。属昔阳境内太行山顶峰,海拔1864米,古称白岩山。白岩山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山桃树遍野,阳春三月,桃花朵朵,密密匝匝,灿然如锦,韵味悠长”。是年,山洪大发,白岩山洪峰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从库城狭窄的河道漫步在几百米宽的桃躯河床上。洪水退去不久,满河道长出了清一色的小苗子,在人们惊异之余,有识之士告诉大家,这是桃树苗,是白岩山上沉积的桃核冲下山来,到这里的河床宽,减缓了冲击力,故桃核钻在了缝隙里,现在就长出了苗。村人喜出望外,赶紧将兆示吉祥的桃树小苗移栽到河畔、地堰、庄里、院中。因为苗多,很多人怕移不活,就在一个坑里栽两三株。三五年过去,树长成了,结果就出现了当时并不被人认识的自然嫁接法,即多棵苗长成了一根树,古称连理枝。春季来临,绿树成林,繁花似锦,淡红的、白色的、深红的,花朵绽放,将全村点缀为树的绿荫,花的海洋。七八月间,桃压枝头,果实累累,大的、小的、红的、青的,挑逗的过往行人馋涎欲滴。尤其经过自然嫁接的桃树成为桃的一个变种,结出个大肉厚、味甜汁多核小的桃子,饮誉四方。在宗教信仰非常活跃的时代,人们说这是神赐给的产物。所以,桃木被人们神化为劫凶避邪的神木,每逢佳节,人们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明,悬挂门旁。或作为精致的宝剑,挂在室内,以祛邪避凶。用桃核做为各式优美的工艺品与腾图放在一起奉祀。小孩子多戴有桃核做成的项串、手链以保平安。桃仁还可榨油、食用、入药。五代后,人们将桃板为符,题写联语,如“新年纳余庆,嘉年号长春”,更成为家庭必备。从此,这里就成了桃的居所,桃的产地,桃的故乡。人们将村名称之为桃居。桃居之所以在这里建村,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周山野屏障,中有河道通达。东山青龙山(亦称卧龙山),西山白虎山,间距几千米,形成了村中宽广的开阔地带。古有“左则青龙蟠蜿,右则白虎蹲踞”的喻意,被留在古刹寺的楹联上。南山大南垴、小南垴。北坡大寒垴、龙得垴(龙头),恰到好处地将村围了起来,文人墨客形象地深化为“蟠龙贲信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将村比做“蛰伏的龙”。故村人依其“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之意,将桃“居”改为桃“躯”。桃的渊渊宛在,躯的寓意深长。自古以来,桃躯村饱含新意,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沿用至今。
基本介绍:
桃躯村位于皋落村以西4公里,南与库城接壤,北与闫庄乡张家庄村为邻,西与赵壁乡东丰稔村相邻,距赵库公路主干道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17°52′,北纬37°26′,海拔1250米,四面环山,土地肥沃,发源于白羊山涧的季节河穿村而过,将整个村分割成河东、河西两片。全村共279户,863口人,耕地面积2617亩,林地面积2912.7亩,是一个纯农业村。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9.5万元,人均纯收入3421元。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桃躯村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重新砌筑1200方水窑一座,彻底解决了困扰全村多年的人畜饮水问题。千
历史沿革:
古代,本村在洛国、赤狄东山皋落氏部族治下。
战国先属晋后属赵,晋都新绛,赵都邯郸。
秦属沾县,县治所西寨乡。
西汉属上艾县,治所平定城。
东汉属常山国,都城在河北元氏县。
三国属魏,都城洛阳。
隋开皇十六年库城置东山县,县下设镇,属镇治。
金代皋落置皋州,州下设镇。
元属乐平县,治所巴州一带。
明属仙游乡民安都,乡址北界都,都址民安村。
清属怀仁乡黄岩都,乡都址黄岩村。
民国属皋川乡,乡址皋落村。
七年实行区村制,属三区
桃躯村附近有大寨景区、石马寺、昔阳龙岩大峡谷、颐民公园、昔阳离相寺、昔阳福严寺等旅游景点,有昔阳小米、大寨核桃露、冷香豆腐脑、扁食头脑、油糐凉粉、红枣米糕等特瞮a.cn/culture/51/xiyanglahua.html" target="_blank">昔阳拉话、和顺五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