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润城村 | 隶属:润城镇 |
行政代码:140522102200 | 代码前6位:1405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6 | 邮政编码:0480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车牌代码:晋E | 行政级别:村 |
春秋时期因沁河称少水,而得名少城,少小也,也俗称小城,宋时曾经因冶铁兴旺称铁冶镇,明嘉清三十八年,改为润城,为山环水绕,滋润丰腴之地。又因富商大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入仕人数冠于全县,人口多而集中,仅次于县城,故称小城。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与其西北隅一个小城寨连成一片后改称闰城。意则小城闰出一个城来。因“闰”与“润”同音,故后人又传为润城。
2016年12月,润城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润城村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润城镇所在地的润城村,位于阳城县城东七公里处,全村下辖润城、西哄哄两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4854口人,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2010亩。
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润城村,保存着砥洎城、东岳庙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坪庙、玉皇庙两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党中央的富民政策,使这座数千年的古镇旧貌换新颜;
翠绕天坛一片绿,
春染沁河万点红。
亭台水榭缀沁心,
柳绿花红赛苏杭。
目前,润城村正在合全民之力,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满怀信心,利用历史遗留的厚重文化,打造沁河第一古堡;利用得天独厚的水面资源,开发水上公园
解放初期属二区;合作化时成立了高丰、庆丰、勤丰三个农业初级合作社,1956年转入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三个社合作并为润城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队;1976年分为润城、后滩2个大队;1984年改为润城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撤销董封乡西哄哄村,并入润城村。
润城村附近有皇城相府、郭峪古城、阳城海会寺、蟒河自然保护区、天官王府旅游区、孙文龙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阳城山茱萸、阳城花椒、阳城桑葚、阳城蚕茧、析城山小米、山西山萸等特产,有皇城重阳习俗、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阳城犁镜浇铸技艺、阳城桑蚕习俗、大树秧歌、阳城绵纸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