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景市镇

地名:景市镇隶属达川区
行政代码:511703107代码前6位:511703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5000
车牌代码:川S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1.75万人
下辖地区: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贡生柏某于当地关帝庙门书楹联“景物艳通川莫负石笋烟霞宝林风月,市廛依古刹共拜瞻桃园兄弟汉室君臣”,后世人取其首字联袂成词得名。

基本介绍:

位于达县东南的景市镇,全镇现有大小企业达176个,从业人员1510人。是全县第一个被命名的“旅游文化之乡”,交通四通八达改革开放以来,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准确把握“二十字”工作大局,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好的成绩,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荣誉排行:

2016年7月,被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2015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

历史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景市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1991年7月,乡改镇。

真佛山景区
金龙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境内的一条河流将景市场镇一分为二,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在金家坝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叫接龙桥,该社区与金家坝相邻,后取金家坝的金字和接龙桥的龙字,故名。…[详细]

中心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景市镇有三个社区,而该社区地处景市镇场镇的中心位置,故名。…[详细]

大垭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处有两座较大的山,在两山相连处有一个较低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垭口,且原大垭乡政府在辖区内,故名。…[详细]

皂角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旧时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且居住的村民较集中,自然形成的一个场镇,故名。…[详细]

高庙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座较高的山,在山顶上建有一座寺庙,故名。…[详细]

拱桥坝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势平坦开阔,且有一条河将此坝一分为二,为了方便两岸群众生活,在该条河流上修建了一石拱桥,故名。…[详细]

一佛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咸丰年间,有一名善人名叫蒋德化,生前孝敬父母,免费为乡邻治病,父母去世后,出家为僧,死后堪称一佛,人们为了纪念他,为其修建庙宇,即德化寺和一佛寺,德…[详细]

白阳坝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势开阔平坦,周围无遮挡,白天阳光充足,故名。…[详细]

高板桥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板桥村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景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文家场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旧时文姓村民较多,聚居后形成的建筑群,在此进行农产品交易后形成的一个集市(场镇),故名。…[详细]

茶园寺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座宝林寺,且盛产茶叶,故名。原13大队,1980年以境内茶园寺命名。隶属于景市镇管辖。…[详细]

团田坝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势开阔,中心位置有一圆形稻田,故名。…[详细]

柳树湾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有一水流汇集的山湾,山湾里栽有很多柳树,后将此地称为柳树湾,将该村命名为湾树湾村,故名。…[详细]

寨子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修建有一处小山寨,村名遂借取该山寨为名。…[详细]

洞山寺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境内的一个山洞旁边,修建有一座寺庙,故名。…[详细]

胭脂湖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个名叫响水洞的水库,又名胭脂湖,村名遂借取水库为名。…[详细]

到景市镇必去著名景点

景市镇相关名人

景市镇特产与美食
景市镇民俗文化
达川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