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太和镇

地名:太和镇隶属邻水县
行政代码:511623121代码前6位:511623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26 邮政编码:638400
车牌代码:川X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43万人
人口密度:约24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太和原无场镇,与大竹县高家坝场共市,因两县矛盾,遂建新场,取两县和睦,边民边境泰安之义,命名太和场。

基本介绍:

太和镇地处边界,位于邻水县西北端,西边是华蓥山,东边是铜锣山,有山地、丘陵和平坝。周边与县内、市内和省内的7个乡镇(柑子镇、龙安镇、新镇乡;广安区桂兴镇;达州市大竹县欧家镇、妈妈镇、姚市乡)接壤。辖15个村,100个村民小组,20365人。现有18个党支部,495名党员。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64亩,林地面积28750亩,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乡内盛产水稻、玉米、红苕、大豆和亚热带蔬菜。“太和李”、“太和梨”、“太和柚”和“太和麦酱”已打出品牌,成为农民增收和市民消费的特色农产品。黑花生、黑土豆、黑玉米、紫薯、紫豆等“紫色产业”方兴未艾。除生猪家禽外,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在乡内山区

+查看详细太和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普新场。

道光末,设太和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场改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普兴、太和2乡合并为普太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更名普新乡。

1953年,析置太和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7年1月,更名普新公社。

1973年1月,改名太和公社。

1985年,公社改乡。

2019年12月,撤销新镇乡和太和乡,设立太和镇。

银鼎山公园
箩筐坝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村主要用竹篾编制的圆形篾制品,以因此村地形比较平坦。…[详细]

普新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原普新场所在地,普新为改头换面,新新向荣之意,故名。…[详细]

新镇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代塘铺之一,原名猴子场,因豪绅内斗,迁新场于罐鼎山下,名新镇铺。…[详细]

葫芦坝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地三面环河,形似葫芦。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组成两个管理区,葫芦坝原为二管理区,1962年改为二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葫芦坝大队,…[详细]

刘家庵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前刘姓在此地修建有一座庵堂。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组成三管理区,1962年改为三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刘家庵大队,1984年更名为刘家庵…[详细]

秧田沟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侧沟中有一块水田,长期作为秧田,故名。…[详细]

青杠坪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形平坦,且有一片青杠林,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组成9管理区,1962年改为九大队,1981年更名为青岗坪大队,1984年改为青杠坪村,2020年5…[详细]

高家庙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早前高氏家族修建的一庙,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组成凉井管理区,1962年改为12大队,1981年更名为高家庙大队,1984年改为高家庙村,20…[详细]

金盘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有座庙,后因地壳变化,庙陷落,形成泉水长流不息的天然池子如盘,太阳照射时,池子闪闪发光,村以此得名。…[详细]

天坡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山坡处原修建一寨,因上小下大,呈天字状,故名。…[详细]


还有11个地名与太和镇同名:

查看全部12个太和镇>>


以下地名与太和镇面积相当:
到太和镇必去著名景点

太和镇相关名人

太和镇特产与美食
相关资讯
邻水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