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杂谷脑镇

地名:杂谷脑镇隶属理县
行政代码:513222100代码前6位:513222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37 邮政编码:623100
车牌代码:川U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97.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4万人
人口密度:约6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个社区、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杂谷脑系藏语“嘎相朗”的谐音,意谓“吉祥之地”。

基本介绍:

理县辖镇,县府驻地。1952年置杂谷脑镇,1992年农家乐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1万。国道317线过境。辖兴隆、营盘街、玛瑙寨、克村寨、日底寨、官田,打色尔沟7个村委会和新街、老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硅矿、酿造、水电为主。硅铁矿石远销日本、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市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马铃薯、杂豆,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核桃。有藏传佛教黄教-寺庙1座。

文化旅游:

阿坝杂谷唐无忧城遗址

阿坝杂谷唐无忧城遗址简介位于理县杂谷脑镇杂谷河北岸。杂谷河自西北经县南折而北流过。今残存城垣部分,当地居民俗称为姜堆,因该城所在原系三国姜维故垒。现存城墙系夯土筑成,平面存局从残断墙垣来看原

茶马古道-朴头山隋唐石刻

朴头山隋唐石刻题记位于杂谷脑镇西2.5公里之朴头山古栈道旁石壁上。石刻题记共两通,右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通道记》,左为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战事题刻。其中隋《通道记》记载

历史沿革:

三国蜀,将姜维曾于此屯兵筑城,属苍旺土司辖地。

明代时期,设杂谷脑安抚司,驻今营盘村。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升宣慰司。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归流,置杂谷屯。

民国时期,置杂谷脑区。

1992年10月20日,区改杂谷脑镇,农家乐乡并入杂谷脑镇。

九寨沟
城关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名其意为,地处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于此社区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详细]

老街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社区位于杂谷脑镇老街上,居住于此社区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详细]

营盘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安置点位于原营盘村,居住于此社区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详细]

芙蓉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芙蓉,一种花的名字。2008年大地震后,湖南援建理县,为感谢湖南人民,将县城一处安置点命名为芙蓉小区。该社区主要管辖范围为芙蓉小区。…[详细]

兴隆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拥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详细]

官田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末年此地为官员封地,故名。民国时属兴隆乡一保,解放后为兴隆乡一村,1978年改为关田大队,1984改为关田村,后写作官田村。…[详细]

日底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村地势较平坦,藏语意为“较好的平地”,故名。…[详细]

打色尔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打色尔村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杂谷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胆扎木沟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杂谷脑河支流,此村位于河边,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营盘村、克增村、玛瑙村合并成立胆扎木沟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原营盘村村委会。…[详细]


以下地名与杂谷脑镇面积相当:
到istmore">
  • 阿坝杂谷唐无忧城遗址
  • 茶马古道-朴头山隋唐石刻
  • 毕棚沟原生态风景区
  • 甘堡藏寨-桃坪羌寨旅游景区
  • 鹧鸪山自然公园
  • 阿坝桃坪羌寨

  • 杂谷脑镇相关名人

    杂谷脑镇特产与美食
    杂谷脑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理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