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黑支果乡 | 隶属:广南县 |
行政代码:532627206 | 代码前6位:532627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6 | 邮政编码:663300 |
车牌代码:云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8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8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黑支果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村中有黑支果树而得名。
基本介绍:
[地理位置]
黑支果乡位于广南县东南部,国土面积482平方千米,东与南屏镇相连,南与麻栗坡县新寨、马街乡、富宁县木央乡交界,西接篆角乡,北与曙光乡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1113毫米。[政区人口]全乡辖12个村委会,284个村小组,269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七种民族。总人口户4988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08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4%。领导干部乡-:周启骏;人大主席:吴万明;乡长:牛祖权(8月止)、鄢龙飞(9月起);副-:牛祖权(8月止)、鄢龙飞(9月起)、陈荣银、卢高云(8月止)、陆贤轶(9月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黑支果乡为2025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牡宜遗址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黑支果乡牡宜和阿章村委会所在的坝区及周边区域,为两汉时期“句町文化”大型遗址。“句町”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和“滇”同时期的部族,也是汉王朝在云南继
历史沿革:
清道光五年(1825年),黑支果乡境域置阿章营。
民国二年(1913年),隶大南区。
民国二十年(1932年),改称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扩乡,从第三区分出设南屏乡。
1949年11月,称南屏区。
1951年,与马街区合并称第四区。
1957年12月,隶马街区。
1958年11月,黑支果分出成立大同公社,八宝区的夷郎、木浪2乡划归大同公社。
1961年5月,大同公社改为黑支果区。
1967年,区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村中黑果树居多,故名黑支果乡。1949前属南屏乡(治所在今牡宜村小组)。1950年属马街区黑支果乡。1958年称黑支果管理区。1961年改称黑支果公…[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南屏乡。1950属马街区黑支果乡辖。1958年属黑支果公社黑支果管理区。1961年改称阿章大队。1962年设阿章公社。1970年称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前属南屏乡(治所在今牡宜村小组)。1950年属马街区,设行政村。1952年称牡宜乡。1958年公社化,设牡宜管理区,归黑支果公社。1961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壮语:是杉榔树,因驻地木浪村,故名。1949年前属于八宝乡。1950年属于八宝区,称木浪乡。1958年归黑支果公社管辖,称木浪管理区。1961年称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八宝区夷郎乡管辖。1958年属黑支果公社夷郎管理区。1961年设新街大队。1981年将木乓等12个队并入,仍称新街大队。1984年改建为新…[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夷郎意为歌舞之地;因位居夷郎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八宝区夷郎乡辖地。1958年属黑支果公社,称夷郎管理区。1961年分社天生桥大队。1962年称天生桥公社,属黑支果管理区。1970年复称天…[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6年属马街区脚木塘乡辖地。1958年属黑支果公社脚木塘管辖区。1961年设美汤大队,属黑支果公社辖区。1962年属黑支果辖区,称脚木塘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南屏乡。1950年属马街区,设行政村。1952年改称鼠街乡。1958年属黑支果公社,称鼠街管理区。1961年改称鼠街大队。1962年称鼠…[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南屏乡。1950年属马街区,设行政村。1952年改称鼠街乡。1958年属黑支果公社,称鼠街管理区。1961年改称鼠街大队。1962年称鼠…[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曾位于马稍村(现已改马稍村为海子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于南屏乡。1950年设行政村。1952年设坪寨乡,归马街区辖。1958年公社化设坪寨管理区,属黑支果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称大队。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