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异龙镇 | 隶属:石屏县 |
行政代码:532525101 | 代码前6位:532525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3 | 邮政编码:662200 |
车牌代码:云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81.37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8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异龙镇因境内异龙湖而得名。
基本介绍:
石屏县异龙镇由原异龙镇、冒合镇、陶村镇三个乡镇组成,地处石屏县城中心、城郊结合部,处于东经102°17′—102°37′,北纬23°29′—23°47′之间,东与坝心镇接壤,南与牛街镇相连,西与宝秀镇交界,北与新城乡毗邻,距省会昆明市公路241公里,距州府蒙自县公路149公里。东西最大跨度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4.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81.3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406亩,林地面积12.56565万亩。辖城东、云泉、卫家营3个社区,高家湾、豆地湾、小水、冒合、大西山、弥太柏、马鞍山、六家山、银柱塘、上普租、大塘、大水、大瑞城、陶村、杨广城、鸭子坝、他腊坝、孙家营、松村、六谷冲、李
文化旅游:
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
善觉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北1公里的乾阳山麓。《石屏州志》记载,善觉寺始建于唐,后倾圮,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善觉寺坐西朝东,通面阔52米,通进深50米, 占地面积2588平方米。善觉寺
万德寺万德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西南的小西山,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清光绪、宣统年间重修。万德寺依山而筑,存六座殿宇,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混合结构,面阔13米,进深8
诸天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东正街,始建于元,其后历有修整。诸天寺现仅存大雄宝殿,殿坐西向东,重檐攒尖顶,通面阔12.9米,通进深11.5米,高10余米。
历史沿革:
1950年4月,属第一区。
1952年8月,由第一区划出成立城关镇。
1958年11月,东风公社成立,境域成为东风公社的一个大队。
1959年9月,东风公社撤销,恢复城关镇。
1960年5月,成立城关公社。
1962年1月,城关公社的社区划出成立城关镇,与城关公社并列。
1963年6月,城关公社与城关镇合并为城关镇。
1968年11月,成立城关镇革委会。
1970年4月,城关镇革委会改称城关镇公社。
1980年3月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地处县城东部而得名,现社区居民委员会驻于此。…[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南有云台门,西有喷珠泉,取其“云”和“泉”组合得名“云泉”,现居委会驻于此。…[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建村时多为卫姓居住而得名“卫家营”,现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地卫家营。…[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后山形似古代装官帽的盒子而得名“帽盒“,后演化为“冒合”;现居民委员会驻地冒合。…[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0年建政;1952年阿希者划归第二区所属;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3年3月改称陶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小乡…[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异龙湖中,村子较大,似一城池得名大瑞城,且居民委员会驻地大瑞城。…[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异龙湖西滨,故名。2020年8月3日石屏县人民政府批复成立湖滨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宝塔(又称焕文塔)脚下而得名;现居委会驻于此。…[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南临异龙湖,村旁有龙潭,水源丰富,得名大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一姓杨名广的将军在此驻军扎营,将村子卫如城池,故得名杨广城。…[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成立鸭子坝乡,1957年入高级社,1959年改称鸭子坝管理区,1963年改称鸭子坝公社,1970年改称鸭子坝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他腊系彝语地名。彝语为“它拉”。“它”—松树,“拉”—冲。即山冲里的松树。因驻地的山冲里长有松树而得名他腊坝。…[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孙姓得名1951年建立乡政府;1957年入高级社;1959年改称孙家营管理区;1963年改称孙家营公社;1970年改称孙家营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旁有一较大的松树,原名大松树,1952年改名为松村。因村民委员会驻地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始建于河谷地区,此地曾种过六谷米而得名“六谷冲”;现村民委员会驻地六谷冲。…[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李姓居住的寨子,得名李家寨。1951年属第一区第五乡;1957年撤区并乡后为松村所属的蔡营,李家寨两个高级社;1959年改称李家寨管理区;1963…[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阿希者,系彝语地名,其含义是果树又多又好。…[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异龙湖畔山湾,居民多数姓高得名“高家湾”,现村民委员会驻地高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异龙湖畔山湾里,过去栽种豆类而得名豆地湾,为村民委员会驻地。…[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头有一条小溪与异龙湖相连,溪水小,得名小水。…[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县城西部的一座山下,村子较大,得名大西山,村民委员会因驻地大西山。…[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弥上、下寨、太史村、柏叶寨三个村子各取一字组合得名“弥太柏”,现村民委员会驻地弥太柏。…[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山形似马鞍子而得名“马鞍山”,现村民委员会驻地马鞍山。…[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末时当地六家人共同出钱买的山,得名六家山,为村民委员会驻地。…[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人们曾在村后坡上开采过银矿而得名“银柱塘”,现村民委员会驻地银柱塘。…[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解放前,这里的地主姓普,农民每年给姓普家上贡交租而得名“上普租”;现村民委员会驻地上普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低凹地,得名大塘。解放前夕,称钟砚乡;1950年至1957年与上普租改称上普租乡;1958年至1961年改称大塘管理区;1962年至1963年改…[详细]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