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渭沱镇 | 隶属:合川区 |
行政代码:500117125 | 代码前6位:500117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52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0.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1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涪江水自青竹滩直流而下,流入形如胃状的回水沱而泻出,渭沱镇由此而得名。
渭沱镇位于合川西部的涪江北岸,距合川城区17公里,遂渝铁路途经渭沱镇境内11.36公里。辖23个行政村民委员会,3个街道居委会,幅员面积100.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总人口54314人,其中,非农人口2975人。2004年全镇人口出生率4.75‰,死亡率5.2‰。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5所,有文化站1 个;卫生院3所,其病床34张,卫生技术人员24人,总诊疗人次6万人次。 2004年全镇GDP 1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农业4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9%,粮食总产量1.98万吨,比上年增长7%,生猪出栏3.41万头,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256
清初,渭沱镇一带始建渭沱场。
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合州来苏里。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合州里仁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渭沱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渭沱乡设渭沱镇,属合川县第八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改渭沱镇为渭沱乡。
1949年12月后,属第六区(渭沱区)。
1953年2月,由渭沱乡析设渭新乡。
1956年2月,渭新乡并入渭沱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位于渭沱镇,故名。1984年建渭沱镇,2007年设立渭沱社区,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白湾村得名于该村的一个地名白塔湾。该村解放前为渭沱乡第十二堡,1950年为十二村,1953年划入新设置得渭新乡名龙头村,1956年撤销渭新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个池塘种了许多荷花,荷叶铺满水面,故得名荷叶塘。…[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一垭口名大岚垭,故名。解放初期为方溪1村,后为大岚1村,1983年改为大岚村,2001年原穿店村的盐店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口水井,井水异常冰凉,故名凉水井。…[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解放以来,该村有白塔一座,文革时撤了,故为白坪,村也由此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取鱼跃龙门之意,故名。2008年转角村与半山村合并设立龙门村,辖区16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有一块大田似六角形状,故名六角大田。…[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处曾出现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七星村由此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桥头有一个榨油房,故名为油桥。1954年为油桥大队,1984年设立油桥村,于2009年由罗庙村10个社,龙顶村10个社,原油桥村10个社,三村合…[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一河流,河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环境优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地名化龙,故名。1958年大跃进以后,为油桥公社化龙村,文化大革命后将化龙村改为跃进村,1973年跃进村改为化龙村,1993年撤乡并镇,和油桥…[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镜内有一地名为金字山,故名。该村1954年建立,其管辖17个村民小组,2009年6月与大坡村合并,原大坡村管辖9个村民小组,合并后共管辖26个村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