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源乡 | 隶属:将乐县 |
行政代码:350428205 | 代码前6位:350428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8 | 邮政编码:365000 |
车牌代码:闽G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35人 |
人口密度:约3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因境内土地开阔平坦,水源充足,取名大源。
将乐县辖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大源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增源、廖家地、西田、将王坑、长甲、大源、山坊、溪源、崇善、肖坊10个村委会和东岭良种场。农业主产水稻、烟叶。乡镇企业以林、矿产品开发为主。
2024年12月,大源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福建省森林乡镇。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大源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山坊闽北红军独立师第一团驻地旧址群位于将乐县大源乡山坊村,年代为1936年。由谢氏家庙、富贵房祖厝、谢氏大院组成,整体格局保存较好,总占地面积16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9平方米。193
肖坊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旧址位于将乐县大源乡肖坊村,年代为1931年。简介:包括张氏祖厝、土库坪张氏祖厝(美称“鸳鸯栋”)、张氏宗祠牌楼、节孝坊等四处。张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
1931年-1934年设泰宁县马岭区苏维埃政府。
1934年改设大源联保,属县第三区署;1939年改为增源乡,仍属县第三区署;1945年改属万安乡;1950年3月设大源乡,隶属第五区;1955年10月改称大源区;1957年9月并入万安区;1958年10月属红旗公社;1961年10月设大源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乡,改称大源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溪源,即坊溪发源地;溪源村,即村民在坊溪发源地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肖,姓氏,即指肖氏族人;坊,街市,即里巷;肖坊自然村,即肖氏族人定居形成的乡村小聚落,为纪念曹地一位姓萧的患难之交,故将村名定位肖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即指自然村西面;田,即水田;西田村,即村民在西边水田的地方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大,即指大块的平地;源,即水源充足;大源村,即村民在水源充足的大块平地上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崇善,寓意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村民心地善良。…[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乾隆五年,始居人由将乐城关迁居焦黄坑内,自耕自食,犹如寨王,取将乐首字,王,当地方言与黄谐音定名将王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增,即增加,即姓氏;源,即指财源;增源村,即寓含村民在此地可“增加财源”之意所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廖家,即廖氏族人;地,即地带;廖家地村,即村民于原廖氏族人的土地上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长甲,取自长甲磜自然村,指长龙磜和甲头;长甲磜自然村,即村民于长龙磜的甲头前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山,指羊角尖山的半山腰;坊,里巷;山坊村,即村民在羊角尖山的半山腰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岭良种场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大源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