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潭镇 | 隶属:将乐县 |
行政代码:350428104 | 代码前6位:350428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8 | 邮政编码:365000 |
车牌代码:闽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359人 |
人口密度:约2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因境内金溪河段水深潭多,沿岸多黄石,由此取名”黄潭”。
将乐县辖镇。1958年建红专公社,1959年析建黄潭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1.4万。金溪河横贯全境。辖元埕、将溪、黄潭、吴村、里地、源俚、洋伯、祖教、西湖、泰村、上峰、谢地、大坪、大言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茶叶。乡镇工业有矿产开发、化工、木制品加工。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黄潭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黄潭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明清时期,设黄潭、子教、义丰、瑞隆都。
931年-1934年设黄潭区苏维埃政府。
1934年黄潭联保属第二区署。
1939年改制民权乡。
1941年属第一区署。
1950年3月设黄潭乡,属第四区。
1955年10月属黄潭区。
958年10月设黄潭、祖教、泰村、谢地、将溪、大言等6个大队,属红专公社。
1959年9月改名黄潭公社。
1984年9月改制黄潭乡。
1995年12月撤乡建镇,改成黄潭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东面的金溪河岸多黄石,河流水深潭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本叫元镇、元坪村,因与高唐元坪村同名,后改为元埕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祖教由“子校”“子教”演变而来,相传闽越王在此设校场、操练士卒、检阅部队和狩猎,校场分“大校”“子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泰,即平安,安定;明、清时期称褉村,属瑞龙都。后改名泰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俚,指四周有山,中间平坦的小平地;元俚自然村,即为村民在此地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洋伯,即由乾隆三十三年的杨伯洋演变而来;洋伯村,即村民在乾隆三十三年称杨伯洋的地方定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以吴姓为主,故名。1949年解放前称光明乡吴村保,1949年初期属第四区吴村乡,1958年成立吴村大队,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属黄潭人民公社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峰村,即村民在九峰山麓地势较高处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田地较工整,形如“里”字,故名。明、清时期属黄潭都图三。1950年解放前为黄潭乡里地保,1950年1月解放后为黄潭区里地乡。1958年10月属红专公…[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期有一对严氏兄弟来此居住,“严”与“言”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将溪村,即村民在将溪河边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坪村,即村民建在陡坡上而反其意取名的自然村落。…[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谢地村,村民于以始祖妻子谢氏命名居住之地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湖村,即村民于西湖桥附近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带林果场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黄潭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