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口镇 | 隶属:将乐县 |
行政代码:350428107 | 代码前6位:350428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8 | 邮政编码:365000 |
车牌代码:闽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547人 |
人口密度:约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其地处县城之南,界于城关、黄潭、白莲三地的交口处,故而得名南口。
将乐县辖乡。1958年建红光公社,1961年析建南口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1.4万。省道洋万线横贯全境,金溪河纵贯境中。辖上仰、南胜、井垄、大拔、陈厝、南口、温坊、松岭、里坊、舍坑、蛟湖、小拔、东坑13个村委会和南口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乡镇工业有化工、建材、矿产开发。
2024年6月,福建省第四批高级版绿盈乡镇名单公布,南口镇上榜。
2024年10月,南口镇被确定为2024年福建省级森林康养小镇。
2024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南口镇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4年2月,福建省2018-2024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南口镇上榜。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南口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南口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下瑶窑址位于将乐县南口镇小拔村下瑶自然村,年代为宋至元。烧造于南宋中晚期至元代。分布面积约1.1万平方米。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2017—2024年进行考古发掘,揭露2处分室龙窑
明清时期设蛟湖、永康、南胜、隆安等都。
明正德十六年(1521),设永康公馆。
1931年-1934年成立南口区苏维埃政府。
1934年设南口联保,属第二区。
1937年设南口镇。
1941年改属第一区署,1945年改称南口乡。
1950年3月属第三区。
1955年10月属南口区。
1958年10月设南口大队,属红光公社。
1959年9月设南口公社。
1984年9月公社改乡。
2024年11月28日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南,即方位词,在此指县城的南面;口,即在此借指交口处;南口自然村,即位于县城南面且位于城关、黄潭镇、白莲镇的交界处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松,即松树;岭,即山;松岭村,即民定居在长了许多松树的山岭下而形成。…[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温,即温州;坊,即里巷;温坊村,即温洲汤氏到此定居。…[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井,即指山垅田形状像井;垅,山垅,即指田地分界高起的梗子;井垅村,即村民在似井形的山垅田周边群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方位,即东面;坑,即洼下去的地方;东坑村,即村民在坑的东面群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万历《将乐县志·舆地志》载:蛟湖,相传有蛟潜此,因以名都。…[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河南人迁居于此,“南”指河南;“胜”寓意兴盛发达。…[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舍,即居住的房子;坑,即洼下去的地方,在此指山坑;舍坑村,即村民在山坑建舍群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拔,系历史沿用,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称小拔;小拔村,即村民在此群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生产大队名为大拔,村名沿用此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即向上;仰,仰望,即指地处乡的南部,像要向上仰望整个乡;上仰村,即为村民在就像要向上仰望整个乡的地方群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里,“李”的谐音,即姓氏;坊,即里巷;里坊村,即李氏村民在此群居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时称龙蓬,属隆安都。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时称隆蓬,属隆安都管辖。1946年-1948年属中共福建省闽赣边地委革命基点村。解放前属南口乡隆口…[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孙坊良种场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南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