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地名:洋埭村隶属陈埭镇
行政代码:350582103220代码前6位:350582
行政区域:福建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95 邮政编码:362000
城乡分类:主城区分类代码:111
车牌代码:闽C行政级别:村
地名由来:

该地古为海滩。唐宋间系围海筑埭的烟浦三十六埭之一。因其面积宽广,一片平洋,故称洋埭。又因边有座龙王宫,故别称龙岱。由林、李二姓世居。辛亥革命后,始分为洋埭林、洋埭李二村。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洋埭得名。

荣誉排行: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村名单发布,洋埭村上榜。

2024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洋埭村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村,洋埭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洋埭村名因地域的开发而得名,与自然地理有密切关系。《尔雅释诂》曰:“洋,多也。”又,“洋为平洋也。”《正韵》曰:“埭,以土堰水也。”以土堰筑堤成埭,埭里平整土地为住居地;垦荒耕种为田畴,一派平洋,地以此名之,称之为洋埭。

清乾隆《泉州府志》载:宋初,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于晋江南岸沿海沙涂滩筑堤成埭,其族人迁徙此居住,垦荒耕种,繁衍生息,地因之名,“陈埭”。“洋埭”位于陈埭北面。该志又载:“洋埭之水由四十一都陈三坝而来,下通洛阳江。于围二百二十七丈,深二丈。”民间传说:宋初,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派兵筑晋江下游南岸海堤屯田,是时开“三埭”——陈埭、苏埭、洋埭。

交通状况:

北面与泉州

+查看详细洋埭村概况>>

历史沿革:

五代南唐乾德十一年(936年),平海军节使陈洪进派兵筑堤晋江下游南岸尚堤屯田,开三埭,始有洋埭地域。

宋代绍兴六年(1136年)邑人李密,李国表向知县洪元英请求间湮浦埭水利工程。

建毕设塘司、徒首管理。

宋为永宁乡和风里管辖。

明清属二十九都。

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乡龙岱保。

1949年9月,洋埭解放,之后成立龙岱农会组织,作为过度政权,处理新旧政权交接事宜。

1951年,成立龙岱乡政府,同年全村进行

+查看详细洋埭村历史沿革>>

周边相关:

洋埭村附近有安平桥(五里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灵源山旅游景区围头湾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围头村等旅游景点,有安海土笋冻晋江胡萝卜深沪虾仁干深沪花生深沪糖芋深沪鱿鱼干等特产,有柯派高甲戏安海嗦啰嗹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布袋木偶戏潘山庙宇木雕晋江灯谜等民俗文化。

安平桥(五里桥)

还有1个地名与洋埭村同名:
相关资讯
陈埭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