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云田镇 | 隶属:陇西县 |
行政代码:621122106 | 代码前6位:6211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2 | 邮政编码:743000 |
车牌代码:甘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6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4万人 |
人口密度:约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据清乾隆《陇西县志》载,陇西有耕夫村,其田曰云下田,谓地泽而美也。云田由此得名。
自然环境:云田镇地处陇西县东北部。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20公里,总土地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平均海拔1976米,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年平均气温7.2℃,全年无霜期145天。
行政区划:辖13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936户,乡镇总人口23794人,乡镇从业人员11897人。
六通情况:13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7个村通自来水,3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2人,床位30张。有各类学校18所,教师257人,在校学生5447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24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3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云田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云田乡。
1950年5月,分设居龙、正兴、安居3乡。
1959年5月,3乡合并成立云田公社。
1983年7月,改云田乡。
2000年4月,改云田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陇海铁路陇西北车站设于境内得名。1958年始建北十里铺大队,1961年分为马家堡,殷家山,三湾,北站四个大队,1968年三湾并入杜家门大队,马家堡,…[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在清朝年末,这个地方起初姓石的人比较多,一帮人们就商量决定,称该地为石家门,便后就一直再延用。…[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的时候,杜家门大队在杜家门自然村,1983年始建村民委员会的时候,驻地仍然在杜家门社,所以叫杜家门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山区就地处周边的乡镇相连,且山峦起伏沿,道路曲折迂回,此处大多数百姓居住于第三个转弯处,故而当时的百姓就将这个山区地习惯的称之为“三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古时候,有位王姓农户途径到此地,由于四周没有居住农户,便留居,繁衍生息,这里山峦起伏沿宕,一般居于地势高处、聚阳、道路迂回盘旋之处,当时的百姓就将…[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乾隆三年《陇西县志》记载,陇西县城以钟鼓楼为中心,因位于县城以北二十里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距县城北30里,因此得名北三十里铺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初居住在此地的农户大多数都姓申,顾命名为申家川,多年随着时间的演变,认为成“神”,直至现在叫神家川。…[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在明朝永乐年间,该地区地处大咸河沿川,且受大咸河影响形成广阔的冲击平原,依靠大咸河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最早的古村落。人们一般居于地势平坦、聚阳避风…[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居住安姓人较多,因此得名安家咀,2009年之前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安家咀,因此得名安家咀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李家门而得名。1958年始建李家门大队,包含着八九个零散小村落。随着人民公社化大生产运动的热潮,1961年与杜家门三湾大队合并称为向前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由张家建村,因本村落地处半山腰,村庄四面道路通达,故而得名张家岔,因村名委员会驻在此地,得名张家岔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目前最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该山区就地处周边好几个小地方交界分岔地带,且山峦起伏沿宕,零散村落较多,一般居于地势低洼、聚阳避风、道路迂回盘旋之处,当时的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