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佛寺镇 | 隶属:肃州区 |
行政代码:620902103 | 代码前6位:6209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车牌代码:甘F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07万人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相传南山有金场,淘金者为求财运,捐资修建大佛寺,佛像以泥金妆身,称金佛,故得名金佛寺。
自然环境:金佛寺镇位于肃州区东南54公里处,总土地面积23.55万亩,总耕地面积4.84万亩,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7.2℃,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523户,乡镇总人口16802人,乡镇从业人员9060人。
六通情况:18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13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0所,在校学生2958人,教师171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45人,病床60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98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840公
文化旅游:
乱古堆墓群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00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
1949年以前,属河西乡。
1950年,建河西区。
1955年,撤区分设金佛寺、红寺2乡。
1958年,2乡合并为金佛寺公社。
1966年9月,改名东方红公社。
1971年,改为金佛寺公社。
1983年,复为金佛寺乡。
1986年,金佛寺乡改镇。
2003年,红山乡并入。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明代村堡——″上河清堡″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有营寨而无城堡,营寨乃红山堡驻军秋防期间的临时建筑,主要设防从红山口、瞿家口出山掳掠的番夷。…[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丰乐河旧渠道——″河西二坝″而得名,后称″二坝河″,简称″二坝″。…[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存有明代建筑红寺,故名。1949年前属河西乡第二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西区(8区)红寺乡(3乡)二、三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后属红…[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丰乐河河口下方西侧而得名。1949年前属河西乡第四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西区(8区)丰乐乡(4乡)第一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域内有明代寨堡——“红山堡”而得名。按:《肃镇华夷志》曰:“红山堡,城东南七十里,因山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域内有“观音山”而得名。按:观山,即“观音山”,旧山名,《重修肃州新志》曰:“观音山,在州东南一百八十里,与雪山相连,因山有‘观音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丰乐河″河西旧渠道——″头坝″第三截水道上游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有金妆卧佛寺院一座(寺址在堡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丰乐河”河西旧渠道——“头坝”第四截水道下游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自然实体“观音山”山口而得名。1949年前属河西乡第六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西区(8区)观东乡(6乡)二、三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楼庄”,因境内“闫家楼庄”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