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洞镇 | 隶属:肃州区 |
行政代码:620902112 | 代码前6位:6209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车牌代码:甘F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608人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冯胜平定河西,在酒泉移民屯田,为引水灌溉,擢千户曹赞集夫匠在洪水河两岸凿壁穿洞,引水上东岸,命此渠为东洞子坝,遂称东洞。
东洞镇座落于著名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距酒泉市区30公里,地势平坦,南望巍峨祁连山,北通全国集镇建设示范点总寨镇,东与素有美称的红山乡接壤,西邻酒泉火车站,所属地段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复线纵贯全境,并与312国道毗邻,全乡通讯方便,集镇环境优美,文化娱乐等各种设施配套,有利于各界仁人志士经商办厂,施展才华。境内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1公里,地域十分辽阔。内辖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7个,现有人口8295人,总耕地面积290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现已达到3350元,曾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售粮模范乡”称号,98年经省上验收,跻身于小康乡行列。
气候特点:东洞乡地处沿山冷凉灌区,年平均气
2024年3月,东洞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1949年以前,属西店乡。
1950年,建政后,属西店区。
1954年,属小庙区。
1955年,撤区并乡后,四号、东洞、北沟、石灰窑4乡合并建立东洞乡,将东坪、西坪乡划归红山乡。
1958年9月,建立东洞乡公社。
1966年11月,更名星火公社。
1971年2月,复原名。
1983年,改为东洞乡。
2024年,东洞乡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北沟”,因“东洞子坝”北沟灌区而得名;1981年3月因县内地名重复改名“北湾”,命名后因群众复议随“公社”名,取名“东洞”。…[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代“东洞子坝”四号垦区驻地“四号坝庄”而得名。按:今东洞乡各村,在明前属亘古荒原,洪武年间东洞子坝开通,今“四号村”地域属率先开垦的屯田区,从西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红水河东洞子坝——“旧沟”水道而得名。按:“旧沟”的开挖应稍晚于西部“坝庄”的六条水道,但命名时间约与“新沟”同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古建筑——小庙一座而得名。1949年10月属西店区(6区)北沟乡(7乡);1953年10月随乡划属小庙区(11区)为北沟乡“旧沟农业合作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红水河东洞子坝——″新沟″水道而得名。按:″新沟″的开挖时间应晚于西北部的″旧沟″,但命名时间约与″旧沟″同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其地域原为荒滩,未开垦前芨芨草丛生,其草入秋后花絮似绽开的棉花,故美其名曰″棉花滩″。一说古代商人贩运棉花至此,棉花被大风吹散于满滩而得名。按:其地远…[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名“上石灰窑”,因域内自然村多有烧石灰的“窑”,且在“下石灰窑”地域之南,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