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大滩乡 | 隶属:天祝藏族自治县 |
行政代码:620623203 | 代码前6位:6206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3000 |
车牌代码:甘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5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46人 |
人口密度:约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东大滩乡因地处天祝藏族自治县东面的平滩而得名。
一、基本情况
东大滩乡位于县城东北部毛毛山北麓,东经103°14′-103°29′之间,北纬37°9′-37°16′之间,东南连松山镇,西邻西大滩乡,东北与古浪县干城、横梁两乡接攘,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大滩口,距县城75公里。
东大滩乡解放初称代阳乡,因以西大滩西沟为中心,东有一大滩称东大滩。境内多为毛毛山缓坡地带,南北向呈条块状,南高北低。海拔在2643-3350米之间。境内气候复杂,属寒冷高原性气候,年均气温-0.5℃,年径降水量400毫米。全乡总耕地面积6346亩,大部分为干旱山地,产小麦、豌豆、油籽、青稞、洋芋等,2004年粮食总产量为
2024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东大滩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东大滩乡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元代时期,东大滩乡境域为西凉府所辖。
明正统三年(1438年),为古浪守御千户所辖。
清代时期,由凉州卫管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永登县天祝区南冲保。
1949年10月,设天祝区第二乡。
1952年2月,为天祝自治区阿罗乡、代阳乡,属第三区。
1958年12月,古浪县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时,设为新堡子公社阿罗大队。
1961年12月,恢复古浪县后,为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大滩公社。
1983年5月,撤销公社,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酸茨沟”生长着植物黄酸刺的山沟。解放前属于永登县天祝乡第二保,1952年为酸茨沟属阿罗乡,1958为阿罗大队属新堡乡,1962年为酸茨沟大队属于东大…[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圈湾村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大滩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边坡沟”意为山坡边缘的沟壑。解放前属于永登县天祝乡第二保,1952年为边坡沟村属代阳乡,1958为阿罗大队属新堡乡,1962年为边坡沟村大队属于东大…[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东大滩”即东面草滩之意。毛毛山北麓山区,以南北走向的酸茨沟岭为界,有东西两滩,因地处东面,故取名东大滩。…[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华郎”藏语意为英雄之沟。解放前属于永登县天祝乡第二保,1952年为华郎村属代阳乡,1958为阿罗大队属新堡乡,1962年为华郎大队属于东大滩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圈湾”此地为牧民夏季牧场的圈窝,“住处”又称“圈”,地处山湾,为和圈湾区别,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系天祝县东大滩乡上圈湾村旧寺沟自然村罗氏家居住,因方便耕种,佣人分四处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水泉沟”多水泉的山沟。解放前属于永登县天祝乡第二保,1952年为水泉村属阿罗乡,1958为阿罗大队属新堡乡,1962年为水泉大队属于东大滩公社,19…[详细]
白牦牛生长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只有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蓄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地的生态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其他家蓄难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