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隆文镇 | 隶属:梅县区 |
行政代码:441421117 | 代码前6位:44142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车牌代码:粤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4.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2万人 |
人口密度:1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隆文镇古称龙牙。一曰,上村有龙尾,村口有龙头,龙头前面有个岩洞,状似龙的牙齿,因而取名龙牙;一曰,此地有龙牙笔山,高290丈(折966米)、周206里,其势皑拔,笔出状原形,龙牙因其地也。下属五社,曰:东山、冈上、坑尾、井溪、横坑。后因读书人多,有文化兴隆发达之意,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应州知州将“龙牙”改为“隆文”。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隆文镇人口数量为1.2万人,位列梅县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5位。
2024年2月,隆文镇被授予2024年度广东省卫生镇(县城)荣誉称号。
隆文镇位于梅县的东北部,辖区面积114.3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13.8万亩,辖区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3983人。隆文镇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侨乡利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热诚希望广大华侨、港澳台同胞、外出乡贤—如继往,关心支持家乡各项事业建设,携手共建,再创辉煌。隆文镇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华侨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带。党的开放政策激发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华侨三胞身居海外,心系乡梓,乐善为施,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华侨三胞捐资金额达1500万元左右,热心
文化旅游:
龙岩寺位于离梅城70公里的隆文镇岩前乡。寺筑于天然岩洞--龙牙岩洞中,故又名“龙牙寺”。相传为明万历初年,由一高僧所建。距今已有400年。岩洞高约12米,宽约20余米,深达50米。走进岩洞,
坑美以祯居(蒲风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坑美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24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坑美以祯居(蒲风故居)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前属溪南郡溪二图。
建制于清康熙年间,时称龙牙堡。
民国期间数易其名,先后属梅县第十四区、第四区、第三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改设隆文区。
1950年,改称隆文乡,属梅县梅东区。
1952年7月,撤销梅东区,改设隆文区(辖原尧塘乡)。
1956年,撤区复称隆文乡。
1958年,并入梅东人民公社。
1959年,从梅东分出,成立隆文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
1987年4月,改称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龙牙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是龙牙岩的所在地,处于龙牙岩最前边的村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国后,横径和官庄合并,取两地名的其中一个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由多个自然小山村串联组成,故名。1987年称联坑管理区,1999年称联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隆文镇。…[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位于东山河畔的上游,故名。1960年称江上大队,1987年称江上管理区,1999年称江上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隆文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该村是由横内、横外、林坑三个地名合并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坑村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以前全村山上山下都有很多野生青梅、杨梅及以前为畲族人居住,故命名梅州畲,曾经更改为梅珠村,再后来则更改为梅州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该村整个村庄四面环山,山中生长着许多檀树,特别是在村的进出口处有一大墩由几棵粘在一起生长的檀树,村民的进出必须从檀树群脚下经过,而进出的道路则是…[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该村上游有炼银的土炉,曾称为炉墩凹,中下游地势较平,其间有一溪水中流,溪流两岸上居住着李、赖、罗、钟四姓村民,因民居在溪流之上,故名为溪上村,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主要由苏田和泮溪两个自然村组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称为园普,后因此地文人众多,故改名为文普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该地与园普村—起组成东普乡,后该乡的东山下片和村头片分离出来组成一个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为一条很长的坑,村形优美,故名。1960年称坑美大队,1987年称坑美管理区,1999年称坑美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隆文镇。…[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庄建址旁有一片树木林,故名。1960年称木寨大队,1987年称木寨管理区,1999年称木寨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隆文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