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quanzhou_shitangzhen.html",
地名:石塘镇 | 隶属:全州县 |
行政代码:450324108 | 代码前6位:450324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3万人 |
人口密度:3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1个行政村 |
因驻地得名。石指岩石岭,塘指瑶家塘。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石塘镇人口数量为4.3万人,位列全州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石塘镇地处全州县城的东南方向,距离县城仅24公里,是百灌二级公路和即将动工的全石二级公路的交汇地,且地处周边朝南、安和、凤凰、枧塘等乡镇的中心,交通方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石塘集镇是桂北的一大名镇,是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每逢圩日,赶集的群众多达5万人,日交易额超过100万元。
移动通信、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600户,现代通讯发展迅猛:日供水1500吨的自来水厂的投入运营和大容量供电所的强力支撑,为集镇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投资额达800万元、占地60亩的新市场已初步建成。街道建设、道路绿化美化获得长足的进步,适合“人居”标准指数已攀升到一个新水平。
清代,属恩乡;清末,属第三、四区的各一部分。
民国初,沿袭清末建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恩德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石塘乡。
解放初,为石塘区。
1952年,为第三区。
1955年,复称石塘区。
1957年秋,为石塘、朝南二乡。
1958年秋,二乡合并为石塘公社。
1961年秋,属石塘大区。
1968年,复为石塘公社,同时划出朝南公社。
1984年秋,为石塘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石指岩石岭。塘指瑶家塘。石塘圩原称三江口,宋代建村,因地处三条小江的汇合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铁炉由蒋姓人迁建,因以打铁为生,建村时设有铁炉打铁,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驻石塘社区石塘圩,石塘圩原称三江口,宋代建村,因地处三条小江的汇合得名。明代成圩,以“乐在其中”意改为乐中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塘卫原称广竹塘背村,传元末明初始建,因当时此地竹林广布,村子建于水塘的后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乐南,因地处乐中村东南面得名。1952年设乐南乡,属全县第三区。1955年属石塘区。1958年改乐南大队,并析出料塘大队,属石塘公社。1962年改乐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料塘原名庙堂,因村建于一庙堂旁得名。后因房子被烧,迁一水塘边另建,以谐音改称料塘。…[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扒子岭清初始建,因村处都庞岭山脚,此岭形似扒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川溪,因村旁有一川溪水流过,故名。1952年设川溪乡,属全县第三区。1955年属石塘区。1958年改大队,并析出扒子岭大队,属石塘公社。1962年改公…[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乐原名下罗,传清代由罗家湾罗姓人迁建,因村处罗家湾下方,故名。唐姓人迁来后谐音改称下乐。…[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茅坪原称邓家坪,因由邓姓人始建得名。1952年设茅坪乡,属全县第三区。1955年属石塘区。1958年改大队,并划部分辖域归乐中大队,属石塘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仁金,取仁甲(今兴坪村仁家)、金竹山两村各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与凤凰、枧塘2公社和平大队同名,改兴平大队,以“兴旺和平”意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设寿福村,以“多寿多福”意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青山口,因村处梅溪江出青山山口,故名。1952年属全县第三区寿福乡。1955年属石塘区寿福乡。1958年属石塘公社寿福大队。1962年属石塘区寿福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塘背,因村处一大塘的后方,故名。1958年从青田乡析置塘背大队,属石塘公社。1962年改公社,属石塘区。1984年改村,并析出贤家寨村,属石塘镇。19…[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贤家寨原名盐家寨,传说原村东有盐水井,村西有宝塔寨,故名。后为望子孙贤能将“盐”字改为“贤”字,故称贤宅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是青山,村前是水田,故名。1952年设青田乡,属全县第三区。1955年属石塘区。1958年改大队,并析出塘背大队,属石塘公社。1962年改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儒辉塘原名鱼肥塘,因村北水塘所养之鱼肥壮,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宋末由蒋姓人迁建,因地处石子背岭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朝南原名桥南,因村南有一座石拱桥得名。后以村庄座北朝南改名朝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贤山元末由王姓人始建,因当地山势“左如设布,右如悬画,枕如列屏”,是出圣贤的地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头,因村建于石山一岭的西头,故名。1958年从沛田乡析置西头大队,属石塘公社。1962年并入石塘区沛田公社。1968年复置西头大队,属朝南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沛田,传明朝中期由唐姓人始建,《唐氏族谱》载,此处“左有湛江,右有卢岩之源,前有大井之水,旋绕入宅,大沛我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沙岭、白竹田2自然村各取一字得名。沙指沙岭。田指白竹田。…[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竹田,因村中田坰旁多白竹,故名。1958年从沙田乡析置白竹大队,属石塘公社。1962年改公社,属石塘区。1968呢复改大队,属朝南公社。1984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祥屋和大井头两个自然村,各取一字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露,传清末始建,因建村时筑有白石路一条,于白露节完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双坪,因始在山下两块坪地相连处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板田原名“工半田”,因当地只有工半水田,故名,后谐音改为东板田。…[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枫木村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石塘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水澄原名水沉,因当地水田渗漏水很快,故名。后以谐音雅化为水澄。…[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安岭原称马鞍岭,因村建在形状似马鞍的土岭上,故名。…[详细]
蒋文度(1908~1964),金屏乡太白地村(今属石塘镇寿福村公所)人。全县中学毕业后考入桂林法政学校肄业。旋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校址在南宁),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历任排长、连长、新兵营长、广西
蒋光密(1921~1948) ,化名唐剑,石塘扒子岭村人。1938年考入省立全州初级中学后,就乐于阅读《论青年修养》等进步书籍。1941年春考上桂林师范学校就读,恰好与学生军来的进步青年吴腾芳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