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镇

地名:丹阳镇隶属淅川县
行政代码:411326105代码前6位:4113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7 邮政编码:473000
车牌代码:豫R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34.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4万人
人口密度:约40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为楚始都丹阳所在地,为弘扬传统地域文化而得名,故名。古代这里兴建了九重水堰(九重堰)的水利工程,正因此叫九重镇。2007年,经过省里批准同意,九重镇正式改名为丹阳镇。

基本介绍:

丹阳镇位于淅川东南部。面积134.4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淅(川)邓(州)公路过境。

-

行政区划

辖九重、解放、更生、夏庄、下孔、孔北、王家、刘沟、张楼、水闸、薛岗、王楼、太平、张河、程营、刘家营、周岗、武店、陶岔、张家、张冲、花栎扒、邹楼、王岗、曾岗、范岗、高家、孙营28个行政村。

-

行政代码

〔2006年代码〕411326105:~200九重村~201解放村~202更生村~203夏庄村~204下孔村~205孔北村~206王家村~207刘沟村~208张楼村~209水闸村~210薛岗村~211王楼村~212太平村~213张河村~214程营村~215刘家营村~216

+查看详细丹阳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丹阳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丹阳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7月,丹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古人在这里兴修水利,建有九重水堰故称九重堰。

清代、民国时期称为九重堰。

1958年建九重公社,隶属于邓县(今邓州市)。

1972年由邓县(今邓州市)划入淅川县。

1984年改为九重乡。

1996年设九重镇,属淅川县。

2007年更名丹阳镇,名称沿用至今。

丹江湿地
九重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末明初,元代后人在此建九重院,故名。明代属邓州下肃里。清代属邓县九重里。1937年属邓县厚坡区九重保。1949年10月属邓县厚坡区九重乡。1951年…[详细]

唐王桥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委会位于唐王桥。因村东有古石桥——唐王桥而得名,桥为明朝封于南阳的唐王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桱所建,故名。…[详细]

更生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民自力更生之意,故名。清属邓州半店里。1936年属邓县瓦里。1937年属朱保代岗乡。1949年属文渠区。1956年属祁楼乡下庄高级社。1958年属九…[详细]

夏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夏姓建村,故名夏庄。清乾隆十二年(1747)夏姓遭火灾全家死亡,居住在村北1.5千米的王氏兄弟分家后迁此定居,仍袭原名。…[详细]

下孔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孔姓自上孔营分居于此,故名。清属邓县下禹里。1937年属邓县彭桥区第十二保。1949年属邓县第二区赵楼乡赵楼村。1954年属邓县彭桥区王岗乡赵楼高…[详细]

孔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孔姓于明末自本村上孔营分出,迁至孔营北部,故称孔北。…[详细]

王家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氏祖先王国臣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九重街搬居于此,取名王国臣家,后简称王家。…[详细]

刘沟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氏祖先由北寨杨湾迁此,因居住于此土坡脚下的深沟里,故名。…[详细]

张楼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南京人张姓迁此始住,后明末张姓一支分迁于此,建楼定居,故名。…[详细]

水寨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张氏四兄弟想利用自然涤河水围村一周,抵御土匪和外侵干扰,故名。…[详细]

薛岗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清初薛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岗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王楼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氏祠堂碑载元御殿四佗王孙锦成、王氏之鼻祖,元末邓县来一秀才在此建一座楼房,故名。…[详细]

太平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王为姓在此岗居住有太平感,故名。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邓县上禹里。1937年属邓县禹山乡第四保。1949年属彭桥区水寨乡。1956年为九重乡太平…[详细]

张河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张姓聚居一小河两岸,故有河东、河西之称,故取名张河。…[详细]

程营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程姓由邓县迁此定居,故名。清属邓县上禹里。1937年属邓县禹山乡陶岔保。1949年属彭桥区山北乡。1950年属陶岔管理区。1954年属彭桥…[详细]

刘营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刘姓迁此建村,故名。清末属邓县汤山里。1937年属禹山乡第三保。1949年先属禹山乡,后属范岗乡。1955年属范岗乡刘营初级社。1957年…[详细]

周岗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周氏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此岗,故名。…[详细]

武店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武姓在此设店经商,故名。村委会位于武店村。…[详细]

陶岔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禹山西麓,汤山南麓,杏山北麓,明初陶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三山岔口而居,故名。…[详细]

张家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张家。清道光二十年(1875)张姓从张古营迁此居住,故名。…[详细]

张冲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张姓始住建村,临近河冲,故名。清属邓县上禹里。1936年属邓县上禹里。1937年属禹山乡陶岔保。1949年设小乡属邓县彭桥区陶岔联乡。1955年分小乡…[详细]

桦栎扒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桦栎树较多,故名。1936年属邓县上属里。1937年属邓县禹山乡陶岔保。1949年属邓县彭桥区、陶岔联乡置小乡。1958年属邓县九重公社。1972…[详细]

邹楼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邹姓从江西南昌瓦砾街经商至此,在此地居住建楼房,故名。…[详细]

曾岗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曾岗。明末清初,曾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山岗居住,故名。…[详细]

范岗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姓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此岗上定居,故名。…[详细]

高家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5)高姓从邓迁此居住,故名。村委会位于高家。…[详细]

孙营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清末至1936年属邓县上禹里。1937年属邓县彭桥区禹山乡孙营保。1949年属邓县彭桥区孙营小乡。1954年设孙…[详细]

东王岗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王氏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岗建村,故名。…[详细]

王岗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王姓祖先居住此岗而得名。1949年属邓县厚坡区。1954年南北片合在一起,称王岗联社。1956年夏季成立高级社,为邓县厚坡区长征二社。1958年称王…[详细]

邹庄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邹”姓始居于此,且人口众多,故名。清属邓县汤山里。1937年属邓县厚坡区。1949年属邓县厚坡区。1954年南北片合在一起,称王岗联社。1956年…[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丹阳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丹阳镇面积相当:
到丹阳镇必去著名景点

丹阳镇相关名人

丹阳镇特产与美食
丹阳镇民俗文化
淅川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