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未庄乡

地名:西未庄乡隶属大名县
行政代码:130425206代码前6位:130425
行政区域:河北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10 邮政编码:056900
车牌代码:冀D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4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3.84万人
人口密度:88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社区、2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相传宋代有魏姓在此定居,故名魏庄。因城东还有一个魏庄,为示区别,更名为西魏庄。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西未庄乡为2025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2024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西未庄乡人口数量为3.84万人,位列大名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

基本介绍:

大名县辖乡。1961年建段村公社,1982年更名西未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元月未城乡并入。位于县城西,相距3.3公里。面积43.5平方公里,人口2.4万。邯(郸)大(名)公过境。辖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小韩道、段村、西漳河沿、未村、刘村、东漳河沿、王庄、刘窑、闫庄、未庄、刘军庄、王军庄、高马庄、武马庄、杨未前、杨未后、赵庄、白水坛、刘堤口、许堤、白水村、朱洼、老堤南、老堤北、双未城、吴未城、苗未城、中未城、李未前、李未后等3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陶瓷厂、养鱼场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文化旅游:

刘氏墓群

刘氏墓群:位于大名县西未庄乡刘军庄村,以明永乐三年刘廷瑞始,历经明、清、民国近600百年,现地表可见刘遵宪及其后代刘润田墓碑2通。

历史沿革:

1953年建段村乡,驻地段村;1961年改为段村人民公社,1963年漳河决口时迁至西魏庄,但仍称段村公社;1982年5月27日改为西魏庄公社;1984年4月改为西魏庄乡人民政府。

1996年2月原未城乡并入,更名为西未庄乡。

大名府故城
闫小庄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村名为郭小庄,因清朝后期阎姓发展成多数,1976年改为阎小庄。…[详细]

西王庄社区

明代,大名府城四个方向各建一王庄,因该村在西,故称西王庄。…[详细]

刘窑社区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有刘姓大户在此建一砖窑,称刘窑,后在窑东形成村庄,故称刘窑。…[详细]

西刘社区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刘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刘村。又因东部还有刘村,为示区别,1982年5月更名为西刘村。…[详细]

东漳河沿社区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位于古漳河岸边,名漳河涯(当地发声为yai),有东西两村。该村在东,故称东漳河涯。…[详细]

未庄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魏姓最早到此定居,故名魏村。…[详细]

大韩道一大队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韩姓迁此定居,后发展为一个大村,称大韩道。该村为一大队。…[详细]

大韩道二大队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韩姓迁此定居,后发展为一个大村,称大韩道。该村为二大队。…[详细]

大韩道三大队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韩姓迁此定居,后发展为一个大村,称大韩道。该村为三大队。…[详细]

大韩道四大队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韩姓迁此定居,后发展为一个大村,称大韩道。该村为四大队。…[详细]

小韩道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位于大韩道村西北部,人少村小,故称小韩道。…[详细]

段村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位于城西旧官道旁,早年段姓人家在官道边开设店铺,时村名称段村铺。随着交通道路变化,此处行人减少,店铺关闭,村名也略去“铺”字,称段村。…[详细]

西漳河沿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位于古漳河岸边,名漳河涯(当地发声为yai),有东西两村。该村在西,故称西漳河涯。…[详细]

刘军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代,此处为军屯(屯兵于田)之地,后有刘姓定居,故名刘军庄。…[详细]

王军庄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代,此处为军屯(屯兵于田)之地,后有王姓定居,故名王军庄。…[详细]

高马庄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时,此处为官军骑兵营地,后高姓在此定居,渐成村庄,故名高马庄。…[详细]

武马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时,此处为官军骑兵营地,后武姓在此定居,渐成村庄,故名武马庄。…[详细]

杨未后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来历说法有二:其一,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因旧大名府城沦于水患后,官府计划迁城于此,并做了详细规划,杨未城之处为南门。后因土质不好,不宜兴建…[详细]

杨未前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来历说法有二:其一,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因旧大名府城沦于水患后,官府计划迁城于此,并做了详细规划,杨未城之处为南门。后因土质不好,不宜兴建…[详细]

白水潭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村南有一大水坑,常年不枯,水质清澈,称为白水潭,村以此得名。…[详细]

赵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有赵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赵庄。…[详细]

刘堤口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在古黄河残堤决口处,后刘姓定居于此,渐成村落,故称刘堤口。…[详细]

白水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水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未庄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许堤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在古黄河残堤上,因许姓居多,故称许堤。…[详细]

朱洼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邻一片洼地,因朱姓居多,故称朱洼。…[详细]

老堤南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漳、御(卫)水逼县城,旧堤崩毁,人们又在护城堤外重筑一道大堤(亦名二道堤)以御水患,后此堤附近渐成村落,分堤南、堤北两村。该村在南,故称老…[详细]

老堤北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嘉靖年间,漳、御(卫)水逼县城,旧堤崩毁,人们又在护城堤外重筑一道大堤(亦名二道堤)以御水患,后此堤附近渐成村落,分堤南、堤北两村。该村在北,故称老…[详细]

双未城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来历同杨未前村,规划双未城之处为东门,又因从前该村有两座大庙(奶奶庙和南海观音庙),称双庙未城,后简化为双未城。…[详细]

吴未城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有吴姓从山西迁于此地定居,故名吴未城。…[详细]

苗未城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是吴未城的一部分,后苗姓居多,独立成村,故名苗未城。…[详细]

中未城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来历同杨未前村,因规划中未城之处为城中心,故名中未城。…[详细]

李未后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李未城,村名来历同杨未前村,明代有李姓从山西迁于此地定居,规划李未城之处为西门。后分为前、后两村。该村在北部,称李未后。…[详细]

李未前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有李姓从山西迁于此地定居,规划李未城之处为西门。后分为前、后两村。该村在南部,称李未前。…[详细]

未村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说法有二:其一,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因旧大名府城沦于水患后,官府计划迁城于此,并做了详细规划,杨未城之处为南门。后因土质不好,不宜兴建,挪往现…[详细]

以下地名与西未庄乡面积相当:
到西未庄乡必去著名景点
西未庄乡相关名人
西未庄乡蘬i>二毛烧鸡
  • 芝麻焦烧饼
  • 羊肉卤馓
  • 大名核桃纹乌枣
  • 西未庄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大名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