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仓房镇 | 隶属:淅川县 |
行政代码:411326109 | 代码前6位:411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因汉武帝刘秀曾在此驻军,并筑仓房储粮而得名。
淅川县辖乡。1969年建仓房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南,丹江西岸,距县城44公里。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1.3万。淅(川)香(严寺)公路穿境。辖仓房、侯家坡、刘裴沟、棠梨树岗、周庄、磨沟、清泉、王家井、磊山、胡坡、杨湾、党子口、沿江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石膏加工、运输、建筑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种植林果。境内有春秋古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仓房镇榜上有名。
明代分属淅川县雷山、顺阳和内乡县堡南、石桥4保。
清代改保为里。
1909年改属浙川县东二区(李官桥)第五段。
1948年改属淅川县第七区(李官桥)。
1955年张营、仓房2乡为七区(埠口),雷山、党子口2乡为八区(李官桥)。
翌年为下寺中心乡。
1957年下寺、仓房2乡属八区(埠口),党子口乡届九区(李官桥)。
翌年为下寺大乡。
8月废乡,建下寺公社。
1961年为埠口区。
1969年为仓房公社。
1983年改仓房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说汉刘秀作战曾筑仓房于此,故名。1949年属淅川县七区李官桥。1951年改属十区埠口仓房乡。1956年属下寺中心乡。1958年属下寺公社仓房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刘裴沟脑,故名。1914年属东二区李官桥第五段。1942年属八区李官桥。1949年属七区李官桥。1951年属十区埠口张营乡。1956年属下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侯氏于清顺治二年(1645)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沿坡居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棠梨树岗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顺治三年(1646),周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谷上承珍珠、龙王、三谭、瀑布四泉水,水源丰富,流速较急,自古谷中多设水磨,故名磨沟。春秋之鬼谷,汉之党子谷,即此沟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域内清泉村名气大,故名。村有清泉一眼,泉水自流落灌溉百余亩田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一天中午,忽有一群青羊自北跑进村来,群众好奇争看,追至村南忽然不见,众惊视,眼前忽然呈现一条火石岭,公认这是祥瑞,改村名羊湾,后因名不雅改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胡姓于清顺治五年(1648)自山西洪洞县迁到本县茶庵,后迁此坡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迁此居住,挖了一口深达30米的水井,井水清凉甘冽,声名远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党子口村建在党子谷口,故名。明属礌山保。清属礌山里。宣统元年(1909)改属东二区李官桥第五段礌山保。1914年属东二区李官桥第五段党子口保。194…[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礌山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