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香花镇 | 隶属:淅川县 |
行政代码:411326103 | 代码前6位:411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明朝景泰年间,王应美自陕西三原县翠恒村迁厚坡蛤蟆洼,再迁于此岗,称王美岗。后因行人被劫活埋,被称为王灭岗、王埋岗。王姓感觉到名称不吉利,加之村旁栽种香花刺玫生长茂密。清末易名香花岗。
淅川县香花镇位于豫西南边陲。属豫鄂两省五县(市)六乡镇结合部。西北距本县县城50公里,西濒亚洲最大人造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并与中州四大名寺之一的香严寺隔水相忘,南界湖北省老河口市、丹江口市;东距邓州市城区40公里;北接内乡县。全镇总有国土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196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4.5312万人,镇域陆地距离南北31.3公里,东西20公里。香花原属李官桥,解放后,由于丹江水库的兴建,迁址香花,时设淅川县直属公社,1969年改为香花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香花乡人民政府;1994年10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制镇。
近年来,香花镇立足资
2024年3月,香花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1942年辖境分属内乡县共济镇、程塘乡、邓县厚坡乡和淅川县李官桥镇。
1949年分属邓县九区(治厚坡)和淅川县七区(治李官桥)。
1951年分属邓县十区(治厚坡)、淅川县十区(治埠口)和十一区(治李官桥)。
1956年3月废区,设埠口、十二里河、黑龙庙、三官殿4个中心乡,另有一部分属厚坡中心乡。
1957年撤中心乡,复设区。
1958年分属邓县厚坡、淅川埠口、三官殿和李官桥4个公社。
1968年撤三官殿区,改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崇祯十一年(1638)阮姓自泗山寨阮桥沟迁此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址建于岗坡处,因位于东岗村之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旁有小溪,蒿草丛生,故名。民国年间属内乡县南三区(后更名灵关殿区)。1942年属内乡县程塘乡为保。1949年属淅川属七区蒿溪乡。1951年属十区仍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系老林扒,枯枝腐叶积于小溪,产黑色小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何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岗,曾三次移住址于此岗,名三移岗,后立碑留念,改名三碑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何姓在此沟建村居住,故名。清属内乡县。民国初期属内乡县南三区。民国中期属灵关殿区。1942年属内乡县程塘乡为保。1949年3月属淅川七区。1950年置…[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下贾沟名气大,故名。贾姓居此沟下部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宋沟名气大,故名。据清乾隆年间,宋姓从内乡灌涨铺迁此建村。村委会位于吴道庙西侧。…[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周姓自厚坡周沟迁入此地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胡姓从山西大槐树迁此岗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墓碑记载,清初赵姓文奇从邓县堰子迁此建村。因赵庄名气大,故名。村委会位于周营。…[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委会位于黄庄,因县内重名,更今名。清康熙年间,黄氏从蒿溪分迁距今址500米处,因属丹江口库区,1973年靠迁现址。…[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年间,赵姓自湖北大治县迁入此地定居,因土地肥沃,命名沃田,后谐音名吴田。…[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区域内自然村张寨名大,故名。据明崇祯年间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建一土寨。…[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姓自清嘉庆年间便在此建村居住,故名。因县内重名,1982年更名为南陈岗。…[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杨河名气大,故名。相姚姓于清同治四年(1865)从全店迁此沿杨河建村,于2024年南水北调迁至邓州市夏集乡孙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槐道沟,故名。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邹姓怀字辈自九重乡乔沟迁此建村居住,后有一名人邹槐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自然村柴沟名气大,故名。村委会位于王必成岗。…[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乔姓迁入此地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清咸丰年间,雷赵龙在此占业而得名,故名。村委会位于雷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刘姓迁居此沟,因临近白龙庙,故名白龙沟。…[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村时周围多有花草,花香四溢,故名。原香花村于1998年分为香南村、香北村,此村居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香花村于1998年分为香南村、香北村,此村居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丹江口水库东岸,北丹江口水库环绕,风景秀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十二里河流经全村,以河流名称命名村名,故名。…[详细]
香花镇位于亚洲第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西侧,以镇中心的香花辣椒城为核心。辣椒城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近9万平方米,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84米,建筑面积26400平方米。一字排开的四大城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