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毛堂乡 | 隶属:淅川县 |
行政代码:411326302 | 代码前6位:411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2个行政村 |
传有户毛姓人家在村内设娘娘庙堂一座而得名为毛堂村。
淅川县辖乡。1958年建毛堂乡,1961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5公里。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上(集)荆(紫关)公路过境。辖毛堂、店子、毛湾、小泉沟、曹庄、阎家沟、白树、窑沟、桥沟、老沟、下沟、板山沟、高沟、铁僵沟、石门观、骡子沟、白水河、南泥湖、老坟岗、老田、裰落墓、安沟、洞河、党院、马沟、朱家营、庙沟、纸坊、万门观、贾营、大泉沟、石槽沟3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运输、建筑、石墨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
明弘治五年(1492)东部桥沟、老沟、下沟、板山沟、白树、窑沟及阎家沟的一部分自然村属板桥保,余属岵山保。
清道光十二年(1832)保改为里。
1942年属三区(上集)。
1946年属上集乡。
1948年2月属二区(上集)。
1948年从二区(上集)析置八区(毛堂)(治牧园)。
1950年增设店街、洞河、庙沟、党院、贾营5个乡。
1953年为毛堂区。
1955年撤毛堂区,并入上集区。
1956年撤区设牧园、毛堂两个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原以南锁河与西河交汇于此,名双河镇,遂因毛姓建娘娘堂一座而更名为毛堂。…[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闫家沟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两脉张氏祖先于清乾隆二年(1737)分别由长江下游和山西洪洞县迁此。初因虎害而名老虎沟,后简称老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龙岔沟与大岭沟之间山垭处,因处东阳沟之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村于板山下一深沟内,故名。明成化(1471)属估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板桥里。1914年属北二区(上集)第五段。1942年)属三区(上集…[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申氏自山西省洪洞县先迁至本乡竹园村,于清乾隆年间又迁至此,因沟内有砖瓦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姓由今西峡县黄狮店先迁野鸡沟,于清道光年间分迁至此,因沟中古有石桥一座,遂名桥沟垴,简称桥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党氏古院落一座,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二区(上集)第五段。1942年属二区荆紫…[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所辖山沟古时盛长铁僵树,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一区(下集)第四段。1942年属三区(…[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初毕姓迁此占业,称毕家沟,毕姓极盛期吃数百石租稞,朱氏仅为毕氏佃户之一。据朱氏家谱载,朱洪滔于清雍正八年(1730)由今安徽省潜山县鹿角乡老岭头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沟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古建筑石门观(庙宇)一座,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一区(下集)第四段。1942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庙沟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区域内白杨树沟名气大,故名。据张姓自山西洪洞县先迁今老城石门村,继迁上集娃鱼河村,再分迁本村张营,清乾隆年间又分迁至此,因此沟盛长白杨树,而得名白杨…[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裰落墓。清乾隆年间,陈姓由下江迁此,因神话传说人物裰落王墓葬于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村委会位于黄家营,因辖村老坟岗名气大,故名。据袁氏系白莲后裔,清初由江南安庆府太湖县迁此,因岗上有明朝古坟(俗称“张八官”坟)一座而得名老坟岗。…[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村委会位于老田村。据碑载,罗姓祖居江西省古突县,先迁老城冢子坪,继迁上集罗家,再迁今西峡县蒲塘罗家岗,于清康熙年间又分迁至此,因古时此地水田多且历史悠…[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毛家庄和夏家庄之间落阳垭脖西侧,因落阳垭东侧山沟古时有一尼姑庵,故名庵沟,后讹为安沟。…[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毛姓祖居江西,明时迁入安徽省怀枝梓,十一世祖毛应于清康熙晚年迁入淅川县老龙社毛堂岵山保南锁安沟,至道光年间分迁至此,因东西沟(溪流)在此交汇形成洞河,…[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白水河流经此地,水清沙白,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二区(上集)第五段。1942年属三区…[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载,高姓始居于此,今徐姓于乾隆三十年(1765)由江南安庆府太湖县迁此,后高姓衰败,徐姓昌盛,仍袭原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泉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很早以前村东河北侧有0.2亩浸水湖地,人们俗称烂泥湖、难泥湖(难是方言泥泞之意),后演为南泥湖。1982年更名为南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载,明永乐年间,毛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沿河湾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域内沟里有一大水泉,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岵山里。1914年属北二区(上集)第五段。1942年属三区(上集…[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小泉沟。据胡姓祖居湖北省麻城县,先迁入河南省光山县,再迁入本乡石门观村,于清康熙年间分迁至村,因村处小泉沟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槽沟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张姓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沟口早期有纸坊,故名。村委会位于纸坊沟。…[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店子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曹氏祖居山西省洪洞县,先迁蒿坪中吴店,于清道光年间分迁至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清嘉庆年间所立贾氏碑载,贾姓自山西洪洞县先迁黄庄双河镇,再迁上集贾沟,至清康熙年间分迁至此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沟古时曾有银杏树两株,高20米,直径1米,远近闻名,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