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郊乡 | 隶属:扶沟县 |
行政代码:411621205 | 代码前6位:411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50.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万人 |
人口密度:约69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所辖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而得名。
扶沟县城郊乡位于县城四周的城乡结合部,辖21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39个村民组,3.5万口人,土地面积50.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全乡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11国道、107国道、许郸、竖扶铁路贯穿全境,乡间公路实现了村村通;80%的家庭看上了有线电视,30%的家庭装上了电话。
几年来,城郊乡党委、政府注重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建立建全了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学习-理论、江总-“-”、科技兴农知识,如今,城郊乡具有一帮强而硬的干部群体。2000年来,城郊乡党委、政府按照“-”要求,结合城郊实际,制定了振兴城郊经济的有效措施,调整了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棚菜
2024年12月,城郊乡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城郊乡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1949年属扶沟县一区(城关)。
1955年设立城关区。
1956年改为城关中心乡。
1958年改为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复建城关区。
1965年恢复城关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城郊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代末年,罗氏在此定居建村,因街中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大沟,故名罗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氏先祖于元代末年由鄢陵县南拐王迁此定居,因不忘旧故,仍取村名拐子王。…[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由马氏先祖迁来建村,故名马村。后陈氏始祖于明万历年间,由扶沟瓦子迁此定居,后来马村发展成集市,又称马村集。…[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称东晓庄。刘氏始祖于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离县城八里,改称八里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赵氏始祖于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居住地周围是沟渠,故名赵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张氏始祖于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在马村、张寨后建村,故名后小庄。1949年改称为后张。…[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陈氏先祖于明初由河南省太康县瓦子村迁此定居,并开设住宿店,又因离城五里,故名五里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氏于明代中期由尉氏县谢村迁此定居,为不忘老家,故名谢村。后因人口剧增,故以东西大道为界,道北称后谢,道南称前谢。…[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氏先祖于明中期从尉氏县谢村迁此定居。为不忘老家,故名谢村。1990年因人口增多,以大道为界,街道南侧称前谢,街道北侧称后谢。…[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许氏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岗上定居,兄弟二人,一居岗前,一居岗后,故称前许岗。…[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许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居扶沟县城西南六里岗上定居,兄弟二人,一居岗前,一居岗后,故称前、后许岗。此为后许岗。…[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张姓在此建村,当时张姓中有名医张力士,闻名遐迩,久之人称张力士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庞氏十二世祖庞丕于明永乐三年(1405)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称庞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丁姓明末由县西南小下岗迁此建村,故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