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吕潭乡 | 隶属:扶沟县 |
行政代码:411621203 | 代码前6位:411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
原名冷店。明代,吕、赵、黄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因吕氏祖坟塌陷成滩,故改称吕家滩。后演变为吕潭。
吕潭镇位于扶沟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太康县常营镇接壤,311国道,许郸铁路横贯东西,清水河,幸福渠、跃进渠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99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244个民组,98000亩耕地,47000人,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故里,历史上中州四大名镇之一。2000-年被省科委命名为省科技示范乡。200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此31000万元;账政收入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场2020元。2002年吕潭镇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团结、发展、廉政""三面旗帜,以-同志""-""重要思想,统领工作全局限性,实现了乡镇机构改革,干部工作作风、教育工
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
1949年属扶沟县三区(吕潭)。
1956年设立吕潭中心乡。
1958年改为吕潭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吕潭人民公社,属包屯区。
1965年设立吕潭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吕潭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原名商村岗。传旧时村旁河中冲来一个头骨,认为是商王的头骨,故在岗上修建商王高宗庙。清乾隆年间名高宗庙,又名商王岗,后演变为尚村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张庄。魏姓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扶沟魏寨,先后分居到魏营,又分居到张庄。魏姓人口增多建有高楼,改张庄为魏楼。…[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张姓公茔地在此庄最多,后朱姓、张姓、李姓相继到此落户形成村庄,因公茔地多,称官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路氏家谱记载:路氏先祖于明万历年间从安徽太和迁到扶沟县李集,后来又分居在此建村,得名路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楼:明代,改地是赵郡马的外庄花园,建有两所楼房,故名赵楼。洪庄:洪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落户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芦姓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因建有楼房,得名芦楼。…[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杜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局,因盖有楼房,故名杜楼。…[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单姓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建村,故名单庄。后分为东西两村:东单庄、西单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聂氏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庙头寨落户,后分居于此。再后来又从此处分居到赵楼、聂楼、牌坊庄、聂埠口等地,附近聂姓称此地为聂老庄,简称聂老。…[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代此地有美貌女子名秦罗敷,嫁与秋胡为妻。结婚三日,秋胡去鲁地为官。多年后,秋胡回乡探亲,路遇美貌的采桑女子。秋胡不识采桑女即妻子,上前调戏,遭到拒绝…[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氏先祖于明末从商丘杨庄迁此建村,因村子建在土地庙前的官地上,故名官地。…[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有高岗,岗上杨树丛生异常茂盛。故称杨树岗,后改成杨村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代王莽赶刘秀战争时,刘秀曾在此宿住,故名刘秀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安微凤阳府先迁到建雄镇(瓦子街)定居,后又分居到此地居住建村,因村中建有高大的楼房,故称陈大楼。…[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村西有一条河,在村里设有造纸作坊,故得名纸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林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河湾处建村,故名林湾。…[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齐氏先祖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扶沟县曹里刁陵,后又分居此地建村,以姓氏命名齐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万历年间,扶沟县城“一母二进士”何姓后代迁此,长子居前村,称前何,次子住后村,称后何。…[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栾姓于明成化二年(1466)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在古蔡河的河坡上,遂名为栾坡。…[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古蔡河湾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姓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得名曹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此地伸向沙水(蔡河上游段)南有一条岗,名为金岗。明洪武年间杜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扶沟县杜坟,明代中期又从杜坟分居到此建村,因村建在岗尾,故名金岗尾…[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齐姓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扶沟刁陵居住,后分居于此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姓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寨,称宋寨。…[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东阁。宋姓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有一座关帝庙,台阶甚高,故改称高台庙。…[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吕、赵、黄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吕家滩。到明万历年间,吕家户户都挖有鱼塘,水潭星罗棋布,正式定名吕潭。清咸丰年间修寨,又名“保和寨”,寨墙…[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吕、赵、黄三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吕家滩。明万历年间,吕家户户都挖有鱼塘,水潭星罗棋布,正式定名吕潭。清咸丰年间修寨,又名“保和寨”,寨墙…[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吕、赵、黄三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吕家滩。明万历年间,吕家户户都挖有鱼塘,水潭星罗棋布,正式定名吕潭。清咸丰年间修寨,又名“保和寨”,寨墙…[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李二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安微寿州迁到此地,两家关系甚好,不分彼此,合建公坟茔地,茔演变为营,村庄以方位分前官营、中官营和后官营。…[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吉姓明万历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吉家寨迁此建村落户,故名吉庄。…[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白沙岗。范姓于明末从扶沟县南关迁来,因和孙姓有亲戚到此落户。后范姓出武举人,有钱有势,并修筑土寨,所以白沙岗改称范岗。…[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葛姓于东晋末年在此岗上建村,故名葛岗。清代属扶沟县宋寨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1949年属扶沟县三区(吕潭)。1958年设葛岗大队,属吕潭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38年前原是吕潭东门外的吉庄、唐庄两个村庄。1938年黄水,两村被淹。1947年黄水后两庄合并建庄,各取一字称吉唐庄。…[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吕潭林场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吕潭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吕潭鱼香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吕潭乡的特色美食。吕潭鱼香在扶沟颇有盛名,做出的鱼,见菜不见鱼,清香不油腻,具有滋阴壮阳、温身祛寒之功效。吕潭“鱼香”早在明朝年间就有了名气。吕潭在明朝是中州四大名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