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镇 | 隶属:获嘉县 |
行政代码:410724103 | 代码前6位:4107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7万人 |
人口密度:约69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汉代原为南和、北和、中和3个自然村,清代因战乱,3村合一,称中和村。
获嘉县中和镇位于获嘉县城西南9公里处,镇域面积29.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人口2.6万,耕地2.1万亩,新(乡)洛(阳)公路、中(铝)郑(州)公路、冯卉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交通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是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
2000年中和镇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区面积迅速膨胀到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膨胀至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厂、影剧院、果蔬肉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资市场、汽车站、图书馆、银行、大修厂等规划建设齐全。“两纵四横”的城镇框架已建成,获嘉县区域性工业、经济商贸中心城镇已经形成。
民营经济成为支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中和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7月,中和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寂照寺位于获嘉县中和镇后寺村。建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建获嘉县名寺之一。寂照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羊二庄遗址(新石器时代·中和镇羊二庄村)为获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的现存面积为基础,四周向外各扩出30米。
西阁寺(清·中和镇西街村)为获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建筑四周外墙为准。
中和镇天主教堂位于获嘉县中和镇东街村。年代为1902年。 中和镇天主教堂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分属获嘉县四区、五区。
1942年属第二区。
1947年分属商陵乡、中兴乡。
1950年属第三区。
1955年属中和中心乡。
1957年撤区并乡,为中和中心区。
1958年成立中和公社。
1983年改设中和乡。
1992年撤销中和乡置中和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在汉朝时有三个自然村,即南和村、北和村、中和村。因社会战乱,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取中和村名称命名。1912年中和镇以所在方位划分中和东街、中和西街、中…[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康、吕、牛三户住此,初名三羊庄(其名称来历含义失考),民国十二年(1924)更名东小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汉朝时有三个自然村,即南和村、北和村、中和村。因社会战乱,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取中和村名称命名。中和镇以所在方位划分中和东街、中和西街、中和南街、中…[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汉朝时有三个自然村,即南和村、北和村、中和村。因社会战乱,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取中和村名称命名。1912年中和镇以所在方位划分中和东街、中和西街、中…[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汉朝时有三个自然村,即南和村、北和村、中和村。因社会战乱,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取中和村名称命名。1912年中和镇以所在方位划分中和东街、中和西街、中…[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仅有一黄姓居多,初名小吴(来历、含义失考)。后更为西小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改村东北1公里处,原有一座二郎神庙,村以庙名(“羊”为“杨”的谐音)。…[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明初有朱、刘、张三姓有山西洪洞县迁来获邑定居,叫“许北官庄”(原意失考),后因村处低洼,又西迁半里(即今址),遂将村名简称“北官庄”。相传至清末,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寺村是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中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三户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属同姓不同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原有碑文所载为“魏之大宁城,明之五佛镇,今之五福村,旧属修地,城东南三十里。”相传村南曾有座庙,叫五佛庙,以庙名得名五佛,今“福”字系由“佛”字演…[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贾氏族谱,贾氏自明永乐十三年迁来,当时已有赵姓居住,称“五佛镇”。相传村南曾有座庙,叫“五佛庙”(今无),以庙名得名五佛,今“福”字是由“佛”字演…[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氏始祖张成美以请难有功,官居百户,赐由于此,曾在此设衙扎营,得名官庄营,1948年后,因村较小更名小营。…[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住户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清末,此地曾住过一个大官,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