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河口村 | 隶属:轵城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2213 | 代码前6位:41900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名的来历有二:一传很早以前,此村中有一条河,河中有一潭涡,正午能从中看见两个太阳,因此叫双阳河。数年后,那个潭涡的口被泥沙淤平了,老百姓说,合住口了,再也看不到两个太阳了。因“合”与“河”二字同音,后演为河口。二传因双阳河于此由丘陵地带流入平原,故取名河口。1982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因为与克井镇的河口村相区分,改名为南河口村。
约明朝崇祯年间,中王村张姓第十世先祖张保教迁移村南3公里处,于西沟开窑居住,另立门户。因村东源于岭头的一条河流,与村西南流经郭庄的又一河流交汇于村北,村中有潭,日中时可见两个太阳,始取名为“双阳河村”。约清初康熙年间,中王村吴姓、李姓相继迁入,分居于东沟、南沟。约清末光绪年间,沁阳陈姓落户于西沟。村民便依两条河流之交汇取名,更为“河口村”。近代,河口先后接纳王、赵、陈、郝、马、许、燕等姓氏入村。建国后,隶属二区,先后归郭庄乡、庚章乡、添浆乡管辖。1958年,乡社合一,归轵城乡。1982年,济源县地名普查时,为了区别于克井乡的河口村,经新乡地区行政公署同意,以所处方位,更名为南河口村,沿用至今。
1949年属济源县二区。
1955年属济源县轵城中心乡。
1958年属轵城人民公社,名为河口生产大队。
1982年更名为南河口大队。
1983年改公社为乡,属轵城乡,名为南河口村民委员会。
1990年撤乡建镇,属轵城镇,名为南河口村民委员会。
南河口村附近有银河峡、济源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济源伊利乳业工业旅游景区、济源南山儿童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济源冬凌草、济源核桃、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有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灯彩(汴京灯笼张)、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