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洪水泉回族乡 | 隶属:平安区 |
行政代码:632121200 | 代码前6位:6321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7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22人 |
人口密度:约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因此地干旱缺水,全村只有五眼泉水,村民祈求泉水像洪水般流出,故名。
位于平安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7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5%。面积74.1平方千米。辖硝水泉、槽子、米子湾、井尔沟、黄鼠湾、永安、洪水泉、沟滩、韭菜沟、北岭、阿吉营、沙义岭、永固、马圈、拉树岭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洪水泉乡,1958年并入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1年分设洪水泉公社,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改设洪水泉乡,同年改设洪水泉回族乡
20世纪50年代,为湟中县第十一区。
1960年,为西宁市平安区所辖。
1962年,属湟中县管辖。
1979年,平安县成立归平安县管辖。
1984年,为洪水泉回族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当地地势较低,沟内井多,故名。1979年前为湟中县洪水泉公社井尔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井尔沟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所处地形像牲畜吃草的“石槽”,故名。1979年前为槽子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槽子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圈养马匹的地方,故名。1979年前为湟中县洪水泉公社马圈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马圈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糜子湾村是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黄鼠湾村地处洪水泉乡东南部,东与平安县三合镇接壤,西北与洪水泉村相连,南与米子湾村相邻。平均海拔2500米,属浅山地区贫困村。全村共有农户122户,5…[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永久平安,故名。1979年前为湟中县洪水泉公社破庄子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永安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传述,因地处山区干旱缺水,村民祈求泉水像洪水般流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两山之间形成的狭长沟壑中一块相对平整的滩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泉水中硝含量较高,故名。1979年前为硝水泉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硝水泉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前柏树成林,当地方言音译“北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沟生长野韭菜,故名。1979年前为湟中县洪水泉公社韭菜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韭菜沟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系黄教祖师宗喀巴阿姐的娘家,当地方言音译为“阿吉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山梁且土壤中混有大量沙子,故名。1949年解放后设阿吉营乡沙义岭村,后更改为湟中县洪水泉公社沙义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沙义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地方言又称头为岭,意为拉着树头的村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历史上山体滑坡多发,后改名永固,寓意永久固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