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

地名:王曲乡隶属沁阳市
行政代码:410882202代码前6位:4108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车牌代码:豫H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54.1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6万人
人口密度:约66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前,曾在黄河北岸招兵买马,被王莽派兵追杀,在此屈尊养伤,后改村名为王屈,演为王曲。

基本介绍:

王曲乡位于沁阳市区西郊,东靠城区,西接葛村乡,北依沁河,南面与王占乡为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太(原)洛(阳)路与新(乡)济(源)路分别从该乡东边与南边穿过。宽22米的地主道路样板路沁伏公路与小官路横贯东西。全乡辖15个行政村,17594口人,耕地面积23649亩。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有着良好的水利条件。通讯方便,全乡已安装2500门程控电话,高高耸立的乡政府大院内外的两座移动通讯发射塔,使移动通讯更为方便,如同两棵梧桐树,吸引着金凤凰。该乡是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烈士的故乡。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王曲乡上榜。

文化旅游:

宋学义故居

宋学义故居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2.5公里的王曲乡北孔村处,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学义故居建于20世纪60年代,坐南面北,两进院落,2001年,被公布为沁阳市文

温国公墓

温国公墓位于沁阳市区西北4公里王曲乡古彰村北。墓地处沁河南岸,东北为北孔村,东南为范村,墓四周均为耕地。1987年1月7日,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墓主珊竹咬住,为元代一名

历史沿革:

清代属清下乡三图。

1935年改乡图制为区村制后属沁阳县第三区,后改为第五区。

1949年改属第四区。

1952年为第六区。

1955年为王曲中心乡。

1956年改为王曲乡。

1958年为王曲公社。

同年11月并入城关公社。

1961年从城关公社析出,仍称王曲公社。

1983年改称王曲乡。

2005年王占乡并入。

沁阳博物馆
中王占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元时村名。因王清净等携传家宝玉瓒来此建村,取名王玉瓒村,简称王瓒,沿用中谐音为王占。后人口繁衍日多,派生出两个自然村,在东西两个王占村中间,故名中王占…[详细]

东王占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紫虚元君碑载:元村名。因王清净携传家宝玉瓒来此建村,取名王玉瓒,俗称王瓒,沿用中谐音为王占,后人口繁衍过多,派生出两个村,在东,故名东王占。…[详细]

西王占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紫虚元君碑(元至正十四年)载:元时村名。后因王清净等携传家宝玉瓒来此建村,取名王玉瓒村,简称王瓒,沿用中谐音为王占。后人口繁衍日多,派生出两个自然村,…[详细]

西渠沟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纵横交错的渠沟地带,故名渠沟。后发展成三个村庄,1912年按方位改为西渠沟。…[详细]

东渠沟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多徐姓,故名徐渠沟,又因位在三个渠沟村最东,1912年以方位改称东渠沟。…[详细]

中渠沟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名买渠沟。1912年因位居三个渠沟村的中间,以方位改名中渠沟。…[详细]

北董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董姓兄弟二人迁此,分南北两处各自建村,因地处北边,故称北董村,简称北董。…[详细]

南董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董姓兄弟二人来此,分南北两处建村。因地处南边,故名南董。…[详细]

柿园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原是一片柿树园,故名柿园村。1949年建国后为柿园村公所,属沁阳县一区。1952年为柿园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改为沁阳县城关镇柿园高级…[详细]

杨村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杨姓,来此建村,故名杨村。…[详细]

十三里店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因系一个饭店伙计在此落户建村并开饭店,且距怀庆府城十三里,故名十三里店。…[详细]

广利作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城内马姓回民迁此开设皮革作坊,又位于广利渠南岸而得名。…[详细]

大十八里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系古驿站的店铺形成的村庄,且其距怀庆府城十八里,故得名十八里铺,沿用中简称十八里。后为与小十八里村相区别,改称大十八里。…[详细]

小十八里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铁炉村。建国后曾与大十八里并为一个村,1956年从大十八里分出,自成一村,改名小十八里。…[详细]

小王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王村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大召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古时某大王经常在此召见文臣武将,故名。…[详细]

西赵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赵姓移民迁移至此建村,故名赵庄。因与王召乡赵庄重名,改称西赵庄。…[详细]

东彰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武王伐纣途中,曾在此表彰作战有功将士,改名彰庄。后因位置在派生出的两个彰庄之东,故改名东彰庄。…[详细]

西彰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武王伐纣途中,曾在此表彰作战有功将士,改名彰庄。后因位置在派生出的两个彰庄之西,故改名西彰庄。…[详细]

南彰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东彰庄的派生村,因位于东彰庄之南,故名南彰庄。…[详细]

北山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东明嘉靖年间的福兴寺碑记载,古时地形似山,又处沁河古道之北,故名北山。…[详细]

前赵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赵姓迁此建村,故名赵村。后又在村北派生一村,故称前赵村。…[详细]

后赵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赵姓迁此建村,故名赵村。后又在村北派生一村,因位在前赵村之北,得名后赵村。…[详细]

大王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秦末,西楚霸王项羽曾在此封赵王歇为代王,后形成村庄,故名代王村。沿用中演化为大王村,简称大王。…[详细]

西王曲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刘秀为摆脱王莽的追杀,曾在此屈尊隐藏,故名王屈,后取谐音为王曲。系王曲在西边的派生村,故名。…[详细]

东王曲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天圣八年《经幢记》载:宋时村名。东汉刘秀为摆脱王莽的追杀,曾在此屈尊隐藏,故名王驱,沿用中谐音为王曲。后又派生出一个村,在东,故名东王曲。…[详细]

南鲁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孟县志·元获云观碑》载:元时村名。因村为古竹园包围,故名古竹园。到元至正十五年(1355),沁河北岸许鲁镇村民因受不了察汗铁木儿部下的欺压,逃到沁河…[详细]

夏庄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山西省洪洞县一部分移民从九里口下山,到此建村。因是这部分移民建立的第三个村庄,故名下三庄。后因感觉“下三”不雅,将“下”字改为同音字“夏…[详细]

祁庄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河内县志.疆域》记载:宋村名。系山王庄镇廉坡村一祁姓人家迁此建村落户,故名祁庄。…[详细]

里村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元朝,因距县城西十里,故名十里村,沿用中简称里村。…[详细]

路村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路姓移民来此建村,故名。…[详细]

古章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万历年间有古、章二姓居住,故名古章。1949年成立古章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古彰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详细]

肖作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因武姓在此开设作坊后形成村庄,故名武家作。清乾隆年间,村内肖、武两姓户数均等。改名为肖武作,后武姓绝嗣,遂改今名。…[详细]

范家庄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范家庄村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南孔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属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乡。1956年成立南孔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王曲乡。1958年成立南孔村农业生产大…[详细]

北孔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原居民多孔姓,故名孔村,后分成两个村,在北,故名北孔。…[详细]

呼庄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朝呼姓从东关迁此建村,故名。1949年成立呼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呼庄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沁阳县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详细]

蔡湾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汉兵破殷,俘司马卬,为安抚其残部,将俘虏分散各地安置,在司马卬部任要职的蔡姓将领被安置在此地,后形成村落,取名蔡家湾,沿用…[详细]

张武作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张姓来此开手工作坊,村名张家作。后又迁来田、王、李、赵等,改名张五作,后取谐音为张武作。…[详细]

王曲乡名人

宋学义

宋学义(1918一1971年),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


以下地名与王曲乡面积相当:
到王曲乡必去著名景点

王曲乡相关名人

王曲乡特产与美食
王曲乡民俗文化
沁阳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