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屯镇 | 隶属:汝阳县 |
行政代码:410326104 | 代码前6位:410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5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春秋战国时,楚国军队多次北征,三次扎帐屯兵于霍阳山(今岘山)出山口,后在屯兵处形成村落,由此得名三屯。
汝阳县辖乡。1944年为县第二区,1958年建三屯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3.4万。汝(阳)椒(沟)、汝(阳)刘(店)公路经此。辖三屯、耿沟、新建、贠沟、郭庄、北堡、下河、上河、庙湾、东堡、南堡、秦岭、杜沟、丁沟、东局、东花果、西花果、黄营、武沟、六竹、六湖、玉马、红军、小寺河24个村委会。矿藏有铅、锌、铁、锰、黄金、铬、萤石、铝矾土、石灰岩、石墨、煤等。乡镇企业有综合机械厂、衡器配件厂、食用菌厂、机砖厂和县缫丝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烟叶,果木有苹果、柿子、核桃、花果、梨等。
2024年12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三屯镇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香菇)。
文化旅游:
南堡墓群类别:古墓葬时代:汉地址:汝阳县三屯乡南堡村村北
明代设立三屯镇,属玉马里。
清代属上店里。
民国初改为三屯区。
1941年改为岘山乡。
1949年设三屯区三屯镇。
1956年改为三屯中心乡。
1958年改为三屯明禄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三屯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三屯乡人民政府。
2024年撤乡设镇,更名为三屯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春秋战国时,楚庄王由南向北进军,攻打陆浑、问鼎洛阳、攻打蛮子国,在霍阳山(今岘山)口,三次扎帐屯兵于此,由此得名三屯。三屯名字最早记载的是北魏郦道元的…[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楚国屯兵时,为姓武将领,故名武家屯。因在三屯东部,又沿革成东保。…[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当地马兰河东岸靠上游地区,村东面坡上全是红色土壤和红色山石,故名红石崖,建大队时为区别红石崖区域的其他自然村,改名上河东大队。后沿革为上河。…[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马蓝河南岸转弯处的虎头崖山下,有大寺院,后在寺院遗址上形成村落,故名庙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秦岭原为马寺沟村,因有沟中有座马王寺而得名。后为马寺大队,与十八盘公社马寺大队重名,改为秦岭。…[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春秋时期,楚国向北扩展疆土,楚军在三屯南面建筑堡垒,故名南堡。后沿革为南保。…[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杜姓人家到虎山南麓沟中落户,形成村落,故名杜家村,因地处沟中,故名杜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丁姓人家从洪洞县迁虎山东麓沟中立庄,故名丁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员沟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楚庄王向北扩疆建的屯兵的保垒。因坐落在三屯北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郭姓人家到圆明寺北部占产立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家沟、陈家村等村因位于马蓝河下游。1981年,从北保大队划出,组建大队,因大队部驻下河东(陈家村),故名下河大队。后故名下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建村原名为龙王沟村,因沟口有龙王庙,村依龙王庙为名,故而得名龙王沟。1962年,刘秀琴县长驻队时,提议将龙王沟大队改为新建大队。后更名为新建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架鸡岭东侧沟内,因居民多姓耿,故名耿沟。耿沟村原名石门村。因石门河通往马蓝河出口处,两侧是巨石矗立,水从石峡中穿过,故名石门。1965年,设立石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北齐时期,高洋皇帝在此一带设局炼铁锻造兵器,故名兵器局。在坡东的叫东局。坡西边的叫西局。后形成村落,仍沿用东局名字。…[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花东村原名为孤山阴。村辖区内有一高山叫孤山,村因山起名孤山阴。1959年,省林业劳模任德章在山上遍植果树。为学习劳模绿化荒山,将孤山阴改为花果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辖区内有一高山叫孤山,村因山起名孤山阴。1959年,省林业劳模任德章在山上遍植果树。为学习劳模绿化荒山,将孤山阴改为花果大队。1980年,花果大队又…[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蓝河峡谷,奔涌的水浪,像一匹雪白的骏马奔驰,故而得名玉马。元代汤式描写玉马:“潮生玉马来,沙涌金鰲动。水天涵上下,浦溆控西东。”又楚庄王问鼎洛阳经此…[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张、王二姓逃荒到玉马镇南部马蓝河西岸落户时,河边有六座大水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年间,朝中姓黄的将领在金沙河岸扎营看守金矿,故名黄营。…[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武沟车场而得名。明代,为武家沟,属玉马里。清代,属玉马保。1949年,建立武沟农会,属玉马乡。1956年,为高级社,属玉马乡。1960…[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有一片大竹园,住有梅花鹿一群,故名鹿竹坪,后沿革为六竹坪。…[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末年,布王三带红巾起义军驻扎,在村后山开矿挖银铸币,为朱元璋筹措军饷,故名红军营。…[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早年霍阳山(今岘山)中有个霍阳寺院,寺院座落在小河边。久而久之形成村落,故起名叫小寺河。1963年,从红军大队分出,大队部位于小寺河大庙村,故名小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