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冯店乡 | 隶属:商城县 |
行政代码:411524213 | 代码前6位:4115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代码:豫S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32.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9万人 |
人口密度:约9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原名刘家畈、叶店。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冯元英从湖北黄岗迁此,易今名。
商城县辖乡。1962年分属达权店、余集公社,1974年析置冯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132.2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三柳店、冯店、七冲、新湾、郭店、李冲、河棚、老庙、刘畈、螺蛳畈、小店、连塘河、通城店、石关口、杨摆埂、九曲河16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铸锅、农具、综合、蘑菇加工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
2024年1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冯店乡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品:油茶)。
文化旅游:
河南商城县大别山深处的冯店乡郭店村有个四楼湾,该村落历史悠久,保存比较完好。据历史记载,四楼湾始建于康熙36年,为明代祟桢皇帝的兵部侍郎周之纲后人所建,因有四座门楼而得名。据历史记载,四楼湾
四楼湾周氏老宅位于商城县冯店乡郭店村四楼塆居民组,年代为清代,为信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仙山、梅南里。
宣统三年(1911)属亲、安区。
1931年分属商城县安、安北区苏维埃。
1941年分属独山、新生乡。
1948年分属独山、新生区。
1951年属十二区(冯店)。
1958年分属跃进、钢铁公社。
1962年分属达权店、余集公社。
1975年析达权店、余集公社部分大队置冯店公社。
1983年改设冯店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冯元英从湖北黄岗迁此,名冯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末陈、刘二姓徙居此地,有三棵柳树,取名三棵柳;后有居民在此搭棚卖草鞋,得名草鞋店,清乾隆年间形成集店,易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一山冲,曾建有七座寺庙,得名七庙冲,简称七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江西移民迁此建宅,故名。1941年属独山乡第九保。1948年属余集区。1951年属十二区郭店乡。1958年建新塆大队,属跃进公社。1962年属余集…[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末郭、王二姓从湖北迁此,开杂货店,得名郭家店,简称郭店。…[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李姓在此冲建房居住,得名李冲,村以冲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后期沿河搭棚建房居住,故名。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于仙山里。宣统三年(1911年)属于安区。1941年属独山乡第十保。1948年属独山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八年(1828),此地建龙王庙,俗称老庙,村以庙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38年刘姓在此经营造纸作坊,因村落处平畈,更名刘家畈,简称刘畈。…[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前畈田有一山包形似螺蛳,故名。1975年析小店大队西南部建螺蛳畈大队,属冯店公社。1983年改为螺蛳畈村民委员会,属冯店乡。…[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吴姓在此开店设铺,称吴家铺。传说,清康熙五十年(1711),有强盗巧扮车夫,混入店内,伺机抢劫,被店主察觉,暗地聚集打手,夜晚用药酒诱醉强盗,遂将…[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在河边修建一水塘与河相连,故名。1941年属新生乡第三保。1948年属新生区。1951年属八区连塘河乡。1958年建连塘河大队,属钢铁公社。1962…[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三十年《商城县志》载:“通城故城,在县南四十里,昔上官桀封于此,城垣遗址见存。”清顺治十六年《商城县志》已称通城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两石山对峙,形成隘口,称石关口,村以此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氏为了防止河水泛滥,保护耕种,在石关口上游河段,由杨氏所修筑的摆埂,得名杨摆埂。…[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河道随山势蜿蜒回旋九道塆,得名九曲河,村以河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