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胡吉镇 | 隶属:商水县 |
行政代码:411623109 | 代码前6位:4116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8个行政村 |
传战国时期有位胡姓将领在此屯兵打仗,军旗上写有“胡”字。元初徐、张、赵三姓来祖在此建村,取名胡旗屯。1921年该村修建土寨,绅士张兴周给寨子取名“吉庆寨”,此后吉庆寨、胡旗屯两名并存。因寨废,改称胡吉屯,后简化为胡吉。
胡吉镇位于河南周口商水县。
胡吉镇位于河南省商水县城东南部25公里处,东与项城接壤,南与上蔡毗邻。全镇辖28个行政村,183个村民组,47300人,52282亩耕地,基层党支部39个,党员共856人,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3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30065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达22000万元,财政收入310万元,招商引资2260万元。1994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
胡吉镇位于河南省商水县城东南部25公里处,东与项城接壤,南与上 胡吉镇蔡毗邻。全镇辖28个行政村,183个村民组,47300口人,52282亩耕地,基层党支部39个,党员共856人,2001年全
1934年属淮阳县第五区。
1947年属商水县固墙区。
1949年属十区(固墙)胡吉乡。
1951年属七区(固墙)韩屯乡。
1955年属固墙区。
1956年属蔡庄乡。
1958年设胡吉中心乡。
1958年属固墙中心乡。
1958年属固墙公社。
1975年设立韩屯公社。
1982年更名为胡吉公社。
1983年撤社设胡吉乡。
1996年撤乡设胡吉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蒋桥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胡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战国时有一姓胡的将领曾在此屯兵打仗,军旗上写有“胡”字。元初,徐、张、赵三姓来祖在此建村,村庄定名胡旗屯。1921年,修建土寨,绅士张兴周给寨取名吉庆…[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年间,张姓由淮阳县迁至张岗村定居。七代孙张向一、张向二兄弟二人由张岗迁至此地定居,因人口增多,以坑为界分开居住,二门子孙住坑南,称前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年间,张姓由淮阳县迁至张岗村定居,七代孙张向一、张向二兄弟二人由张岗迁至此地定居,因人口增多,以坑为界分开居住,二门子孙住坑南称前张庄,长门子孙…[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一年(1796),刘姓来祖在此建村定居,始称刘庄。因村南有桃花沟流经,故称前沟刘,简称前刘。…[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来祖刘海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本乡蔡庄集居住。清嘉庆十二年,刘可惠从蔡庄集迁到此地定居,始称刘庄。因村南1公里处已经有一个刘庄,为防止混淆,易名后刘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省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陈姓在此建村,始称陈庄。清中期,此村北5公里处有陈姓建庄,称北陈庄,为便于区别,易名东陈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该处有一条南北土岭。清中期,邝氏迁此土岭南端定居,故称南岭。…[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该处有一条南北土岭。清中期,邝姓从老庄迁此定居,土岭北端称北岭,土岭南端称南岭,此地位于土岭中间,故称中岭。…[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蔡庄集建村后,人口不断增多,大兴寨里无处可居。刘姓从太康迁此寨东拐弯处居住,称寨东,又称东拐。…[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该处有一条南北土岭。清中期,邝姓从老庄迁此土岭北端建村,故称北岭。…[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战国时有一胡姓将领曾在此屯兵打仗,军旗上写有“胡”字。元初,徐、张、赵三姓来祖在此建村,村庄定名胡旗屯。1921年,修建土寨,绅士张兴周给寨取名吉庆寨…[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康姓在此建村定居,始称康庄。1959年5月,因固墙公社辖区有两个康庄,为便于区别,易名北康庄,简称北康。…[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淮阳县居住。清雍正年间,张守立由淮阳县迁此,在一高岗处建村定居,村名称张岗。…[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韩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此地为三国时期军队屯田旧址,村名称韩屯。…[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刘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此地为古时候屯田旧址,故名刘屯。…[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康姓来祖迁此建村定居,后兄弟三人分开居住,其中二人外迁建南康、北康二村,此村为康姓老家,故称康老家,简称康老。…[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许姓在此建村,因此地四周高中间低很像土寨,村名称许寨。清初,汾河北岸小李庄李姓人家迁至村东定居后,称许姓村为上许寨,李姓村为下许寨。1975年,…[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中期,阎姓来祖从项城县南夏寨迁至魏集镇东夏寨居住。清末,阎姓又从东夏寨迁此定居,村名称阎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中期,李、陈二姓在王庄西边建村定居,故称西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夏氏家族原居凉台寺,清中期,夏家族人分别迁住阎庄、魏集镇、东夏寨三处定居,此处是夏姓祖坟所在地,故称夏老家,简称夏老。…[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沈姓来此建村,故名沈庄。李姓迁此建村,建有寨子,称李寨。后逐渐发展,两村连在一起,村民委员会以沈李寨定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来祖尚可立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尚庄。1987年6月,因重名更名为尚贺。…[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党姓来祖从上蔡县崇礼乡三里党迁此建村,故名党庄。明末,冯姓在此建村,筑有楼房,故称冯楼。…[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尚姓来祖弟兄三人由东尚庄迁此建村定居,故称尚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中期,陈姓在此建村定居,因东南5千米已经有一个陈庄,故称北陈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康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本地北部还有一个康庄,故名南康庄,简称南康。…[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蔡姓在此定居,故名蔡庄。后来兴集市,名蔡庄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