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店乡 | 隶属:商水县 |
行政代码:411623202 | 代码前6位:4116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7万人 |
人口密度:约6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传,东汉年间王莽撵刘秀,刘秀颠簸流离,被追赶逃至此地,平安住宿一夜,后人称此村为平安店,后演变为平店。
平店乡是豫东平原农业大乡之一,是全省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乡政府位于商水县城东南11公里处,全乡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53507口人,58073亩耕地。该乡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固定电话、无线广播村村通,移动电话无盲区,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数字通讯信息网络。全乡建有4个大型农贸市场,1个农机专营市场,初步呈现了货畅其流、百业兴旺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该乡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强农重工、搞活流通、科教兴乡、开放带动”的指导思想,通过带领全乡人民团结拼搏、务实苦干,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01年,全乡财政收入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先后被授予
文化旅游:
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
1949年前,地域分属项城、淮阳、商水3县管辖。
1947年属商水县平店区。
1949年属二区(平店)。
1955年设平店区。
1956年设平店乡。
1958年8月设平店公社。
1961年撤社设平店区。
1962年撤区设平店社。
1983年撤社设平店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刘秀兵败,路经此地,人困马乏,住进一家客店,躲过追兵,刘秀感慨说“真是平安店哪”,此后称此村为平安店,又演变为平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胡姓来祖在此建村,村前有古庙,故名胡庙。…[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袁、胡二姓来祖在此定居,称袁胡庄。1930年,后胡姓无子嗣承继,改称袁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张、刘二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始称张刘庄。清同治九年(1870),在村后漕河上筑桥,桥身低于河堤,称半河桥。…[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初,刘彬、刘山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此地是刘秀宿营地旧址,故名刘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邹、李二姓来祖迁此定居,李姓人较多,村北有一土岗,故名李岗。…[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吴姓来祖迁此定居,村址为古代屯田旧址,故名吴家屯。后王姓迁此定居,吴姓无子嗣承继,王家以求平安吉利之意改吴家屯为吴吉屯。…[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来祖葛申、葛义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筑有楼房,故名葛楼。…[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两汉年间,刘秀兵败,在此紧过马蹬子,故名紧蹬店。后改为东征店,又演变为东邓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刘姓兄弟二人迁此定居,筑有楼房,故名刘楼。…[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赵姓来祖由周口南郊赵寨迁此定居,故名赵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称梦西村。清初,为防匪患侵扰,王姓村民发起修寨未成,外人称此王破寨,后演变为王坡寨。…[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来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王姓几家子孙分别迁往他乡定居,称此处为王姓老家,故名王老家。…[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朱姓来祖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长兄住清水河西,称大朱庄。小弟住河东,称小朱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程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当时村有东西向土岗,故名程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闻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平店东南6.8公里处的后李庄居住,后人口增多一支迁至后李西1.5公里处定居,并筑寨,故名闻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杜姓来祖迁此定居,建有村落,故名杜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来祖胡云岫从黄寨镇胡老家迁至白塔寺西边的齐庄定居。后齐姓人家无子嗣承继,几家外来户投奔,为表兴旺发达之意,改齐庄为广投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刘姓来祖迁此定居,因村西1公里处清水河上有座古桥,故名刘桥。…[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商水魏集镇谷李屯居住。后人口增多,其中一支迁到白塔寺北响堂李村居住。因本村王进士环村挖了条海河,改村名海子沿,后演变为海…[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来祖李福、李禄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名李庄。后人口增多,其中一支迁村南1公里处定居,称前李,长门子孙仍居原村,改称后李。…[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戚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筑有楼房,故名戚楼。…[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雒两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有村落,故名刘雒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初,刘姓来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名刘庄。明代,人口增多,发展成一个大村庄,故名刘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施姓来祖在此建村,因此地系南宋时金将兀术安营旧址,故名施营。…[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曾姓来祖在此定居,原名曾庄。后曾氏子孙分村而居,长门所居曾庄称大曾庄,二门所居曾庄称小曾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秦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西北部有黄土岗,故名秦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周姓来祖在此定居,因村南有一庙堂,故名周堂。明初,王姓来祖由吴吉屯迁此定居,原名王庄,因村东南各有一个塚子,也称塚子王庄。1987年因重名将王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