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莲池镇 | 隶属:沈丘县 |
行政代码:411624110 | 代码前6位:4116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7.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5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7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传孔子困于陈蔡,路过此地,留下典故,是有圣酣殿,圣酣碑之说。唐代,有一皇帝路过于此,写有《莲花赋》一文。明代,有一皇帝在此观看莲花时,作诗一首,故得此名。另据沈丘县志记载:莲池原为黄河故道,因洪水泛滥,河道淤塞,中间有一洼地,遍生莲花,故名莲花池,后简称莲池。
莲池乡位于沈丘县城南7公里,东连石槽集乡,西与项城接壤,南临范营乡,槐刘公路穿境而过,全乡境域9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96万亩,总人口47920人。
主要经济特色:
莲池乡矿山配件加工业是个体私营企业的主要产业,为莲池乡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莲池乡被誉为“钻头之乡”。
发展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培训为手段,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大力抓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粮经比例,努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
二、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饲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以现有的养牛,养猪,养鸡,养羊专
2024年9月,莲池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1958年属旧石槽管理区。
1961年莲池和石槽分开,成立莲池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乡,称莲池乡。
2024年撤乡设镇,设莲池镇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莲池原为黄河古道,因洪水泛滥,河道淤塞,中间有一洼地,遍生莲花,故名莲花池,后简称莲池村。1989年因莲池村人口增加,住址面积扩大。为方便管理特设三个…[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莲池原为黄河古道,因洪水泛滥,河道淤塞,中间有一洼地,遍生莲花,故名莲花池,后简称莲池村。1989年因莲池村人口增加,住址面积扩大。为方便管理特设三个…[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莲池原为黄河古道,因洪水泛滥,河道淤塞,中间有一洼地,遍生莲花,故名莲花池,后简称莲池村。1989年因莲池村人口增加,住址面积扩大。为方便管理,特设三…[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嘉庆年间,韩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后因人丁兴旺,遂建一村,取村名为韩营。…[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九年,郑氏先祖由山西洪洞迁居于此,故名郑营。后来村子东边建一新村名为小郑营,为便于和新村区分,改村名为大郑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九年,郑氏先祖由山西洪洞迁居来此,初居大郑营。十余年后,在郑营东边建新村,人口较少,取名为小郑营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隋炀帝时期,此地有一文殊菩萨庙,庙中住有许多尼姑,她们舍身搭救了给炀帝拉纤的民女,后人为了纪念她们,重新修建了文殊庵,并把村名改为文殊庵。…[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胡氏先祖从沈丘河北崔营迁此定居,后因人丁兴旺,遂建一村庄,取名为胡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末年,吴氏先祖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后因人丁兴旺,建立村庄,随之在村内又盖楼,取名为吴楼。…[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牛氏家谱记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牛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人丁兴旺,遂建一村,取名为牛营。…[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末,吴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后因人丁兴旺,遂在此地高岗上建一新村,取名为吴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王姓从项城郑郭乡南王楼迁居来此,后人丁兴旺,遂建一村,村内王姓人居多,便取村名为西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魏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以烧窑为生,当时村名为魏窑。后改名魏营。…[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1628),鲁姓先祖从山西洪洞迁居到莲池居住。清朝,又从莲池迁居此地定居,并建村,取名为鲁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常、吕二家自山东济南逃荒至此,建立村庄,以二姓定村名为常吕营。建文年间,常、吕二家迁往他地。永乐年间,王氏先辈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沿用旧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王氏先祖从本乡常吕营村迁居来此,在此居住并建立村庄,当时村庄地势较高,便取村名为王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十五年(1642),薛氏先祖由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建立村庄,村边有一东西走向高岭,便取村名为薛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楼氏自黃川迁入,盖有楼院。后其子孙一个叫楼八的人为结交天下名士,扒毁了祖先的楼院,村名改为楼扒庄。弘治年间,刘氏从山西洪洞迁入,改楼扒庄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胡氏先人从项城胡寨迁来定居并建村,后因人丁兴旺,又在村内建楼,取村名胡楼。…[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邹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居至此,后因人丁兴旺,遂建一村,取名为邹营。…[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此地是辛庄、葛庄、孙庄三庄并存;乾隆年间,三庄人口大减,邹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于辛庄,改村名为邹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管姓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取名管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童氏先祖迁居此庄,时代繁衍生息,人口渐多,因童姓居多,故名童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徐、田二姓从山西洪洞迁来,在此定居并建村,因当时田姓人较多,便取村名为田营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沈丘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莲池镇大杨庄耿楼两个行政村的批复》沈政文【2020】235号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沈丘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莲池镇大杨庄耿楼两个行政村的批复》沈政文【2020】235号而命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