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城关回族镇

地名:城关回族镇隶属太康县
行政代码:411627100代码前6位:4116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车牌代码:豫P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4.54万人
人口密度:约1085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0个社区
地名由来:

环绕县城,且居民多为回族,故名。

基本介绍:

太康县城关回族镇位居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11国道、106国道、许郸铁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全镇辖8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67540人,面积13.4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创建文明村镇先进乡镇之一。

近年来,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经济建设方面,按照“兴工重私营,扩城活流通,科教上水平,强镇富财政”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出台了《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制定6项优惠条件和5条权益保护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向规模化、效益化、集团化发展。为给民营经济创建市场载体,先后建立8个贸易市场、开辟5

+查看详细城关回族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城关回族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城关回族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一区(城关)。

1956年设立城关镇。

1958年改为城关人民公社。

1962年复置城关镇。

1983年更名为城关回族镇至今。

太康县
北街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后,县政府为方便城内管理,便以县政府驻地为中心的街道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称呼,该处为北街。…[详细]

东街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后,县政府为方便城内管理,便以县政府驻地为中心的街道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称呼,该处为东街。…[详细]

西街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后,县政府为方便城内管理,便以县政府驻地为中心的街道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称呼,该处为西街。…[详细]

白庄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称王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王姓人口凋零,村内白姓较多,改村名为白庄。…[详细]

南街社区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后,县政府为方便城内管理,便以县政府驻地为中心的街道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称呼,该处为南街。…[详细]

建北社区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因位于建设路东侧,居民村落以谢安路两侧南北分布,在谢安路北侧,取名为建北。…[详细]

建南社区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因位于建设路东侧,居民村落以谢安路两侧南北分布,在谢安路南侧,取名为建南。…[详细]

东关社区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秦始皇时期阳夏县(今太康县)在县城四周筑起了城墙,建造了东西南北四门,自此起,人们习惯上称四门以内为城,四门以外称为关。因此村在县城东门以外,取名东关…[详细]

北关南社区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秦始皇时期阳夏县(今太康县)在县城四周筑起了城墙,建造了东西南北四门,自此起,人们习惯上称四门以内为城,四门以外为关。因在县城北门以外,故名北关。…[详细]

北关北社区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秦始皇时期阳夏县(今太康县)在县城四周筑起了城墙,建造了东西南北四门,自此起,人们习惯上称四门以内为城,四门以外为关。因在县城北门以外,故名北关。…[详细]

大吕社区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代初期吕氏从河北迁此建村落户,后人丁兴旺,发展壮大,取名大吕。…[详细]

南关社区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秦始皇时期阳夏县(今太康县)在县城四周筑起了城墙,建造了东、西、南、北四门,自此起,人们习惯上称四门以内为城,四门以外称为关。因此村在县城南门以外,取…[详细]

鲁庄社区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康熙八年(1662)苗姓在此建村,取名苗庄。清康熙三十六年(1690)鲁姓一家六人从县城南关迁入居住。清道光十二年(1794)由于苗姓外迁人口凋零,…[详细]

任庄社区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道光年间(1782-1850)有魏姓在此处建一小楼作为外庄,取名魏小楼。后任姓迁来此地居住,清代末期魏姓人口凋零,逐改称为任庄。…[详细]

朱庄社区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嘉靖年间张姓在此建村,以种菜为生,取名张菜园。后朱姓迁此居住,张姓人口凋零,改村名为朱庄。…[详细]

五里杨社区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元年(1368)大迁徙时,杨氏家族中的一支脉由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因距老县城五里,取名五里杨。…[详细]

张文祥社区

区划代码:~0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原名槐树村,是张氏一族的外庄子。清乾隆十一年(1722)张氏十二世祖张五祥子孙考中十三名文武秀才,当时知县赵作霖将槐树村改为张五祥庄。后1…[详细]

大梁社区

区划代码:~01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北宋英宗末年张氏来祖从今安徽桐城运粮去往太康县城贩卖,到时天色已晚,城门已关,便在此地席地而居,逐成村落,取名大粮庄。因地方音讹传为大梁庄。今演化为大…[详细]

小郭社区

区划代码:~01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西北角曾有一个郭姓大户老坟。明代(1632)有郭姓一家居住在此看坟。后因郭姓人口增多,取村名小郭。…[详细]

赵庄社区

区划代码:~02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嘉靖十五年(1536)太康县城王家居官势大,在此处建一大花园。园内花草茂盛,风景秀丽,为看护此园,王家便派人在花园附近常住,取名为王花园。明崇祯十年…[详细]

程桥社区

区划代码:~02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1642)赵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赵庄。后程姓大户迁此村西居住,建楼盖房,命村名程桥。…[详细]

牛庄社区

区划代码:~02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崇祯十五年(1642)胡、程、牛三姓分别在此建村,取村名胡庄、程庄、牛庄。后三个村落渐渐连接到一起。1945年日本侵略到太康时,三个村庄合并,因牛姓…[详细]

书苑社区

区划代码:~0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学术、文艺荟萃的地方为寓意取名。2024年9月设立书苑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回族镇至今。…[详细]

复兴社区

区划代码:~0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民族复兴为寓意而取名。2024年9月设立复兴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回族镇至今。…[详细]

阳夏社区

区划代码:~02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夏王太康迁都于此,故称阳夏。2024年9月设立阳夏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回族镇至今。…[详细]

财鑫社区

区划代码:~0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人民财富兴旺为寓意取名。2024年9月设立财鑫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回族镇至今。…[详细]

民心社区

区划代码:~0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邻里如亲,像成为一家人和睦相处为寓意得名。…[详细]

和谐社区

区划代码:~02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和谐社会和睦相处为寓意取名。2024年9月设立和谐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回族镇至今。…[详细]

幸福社区

区划代码:~02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人民生活愉快、幸福美满为寓意得名。2024年9月设立幸福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回族镇至今。…[详细]

吉祥社区

区划代码:~03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人民生活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为寓意取名。…[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城关回族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城关回族镇面积相当:
到城关回族镇必去著名景点

城关回族镇相关名人

城关回族镇特产与美食
城关回族镇民俗文化
太康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