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渣园乡 | 隶属:郏县 |
行政代码:410425205 | 代码前6位:4104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车牌代码:豫D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4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宋代崔鶠免官后,隐居此地称“婆娑园”。明末该地瓦砾狼藉,渣滓遍地,称渣滓园,演为渣园。
渣园乡位于郏县城西部,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3.2万口人,面积41平方公里,地势以平原为主。
该乡交通便利,洛界公路、郏景路、与乡道宋林路、杜寺路、二号路构成“三纵两横”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资源丰富,北汝河、广阔渠、青龙湖与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构成“两河一渠一湖”的水利格局;通讯畅通,中国网通覆盖全乡,中国移动、联通全乡无盲点;电力设施完备,境内有10千伏变电站1个,紧靠新建的100千伏变电站,农网改造全部完成;农业基础条件得天独厚,有万亩宜林荒地。
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提高层次,拓展领域”的原则,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完善各种机制,选准项目,强力招
文化旅游:
寺街古民居位于郏县渣园乡寺街村,年代为清。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庄古民居位于郏县渣园乡大王庄村,年代为清。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52年设渣园区。
1958年成立渣园公社。
1970年并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
1974年复渣园公社,公社机关迁宋堡。
1984年改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村原系古堡,清初,宋姓自宋沟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宋代崔鶠免官后,隐居此地称“婆娑园”。明末该地瓦砾狼藉,渣滓遍地,称渣滓园,演为渣园。…[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王庄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孙姓迁此建村,因村北原有上孙,故名下孙。…[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黄姓迁此建村,取名黄门。清代属黄道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五区(薛店)。1947年属西关镇。1948年属二区(薛店)。1958年属渣…[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圪当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洪武年间,林姓迁此建村,取名林村。清代属黄道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五区(薛店)。1947年属西关镇。1948年属二区(薛店)。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朝,范姓迁此建村,并建有山寨,取名范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沿河盖楼三间,登楼可望明月,故名望月河。…[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村北有元通寺,寺南有一条小街,得名寺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乾隆年间,杨、李两姓在此建村,因租种下叶土地,为佃农村,人称“叶家地”,后演为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冯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冯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小芦寨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刘姓建村时因有郝老婆庙,故名。清代属黄道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一区(城关)。1947年属西关镇。1948年属一区(大屯)。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仝姓迁此建村,并建有楼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唐代北平王马遂后裔马鸿在此建村,取名马鸿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有杜姓人家最早在此建村,取名杜庄。清代属黄道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五区(薛店)。1947年属西关镇。1948年属二区(薛店)。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洪武年间,有郭姓自山西迁此地建村,因距城十里,取名十里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朱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朱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乾隆年间,张姓从杜庄迁此建村,以距城二十里得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冯姓迁此建村,得名西冯庄。清代属涌泉保。1929年属西区。1934年属五区(薛店)。1947年属薛店镇。1948年属二区(薛店)。1958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王姓迁此建村,并盖有楼房,故名王楼。1982年,地名规范化整治更名西王楼。…[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张姓迁此居住,村南有一汝河码头,得名马头张。…[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因赵姓迁此建村名赵庄。清代末,王姓迁此。1982年更名王赵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洪武年间,查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查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