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丰镇 | 隶属:项城市 |
行政代码:411681114 | 代码前6位:4116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0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
原名“百冢铺”,因淮阳县城至此有100个冢子而得名。清宣统三年(1911)修寨,更名“永丰”,取永年丰收之意。
永丰镇位于市境北中部,东邻丁集镇,西邻范集乡,南邻高寺镇,北邻南顿镇,城郊乡,面积56.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永丰。全乡辖29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人口62670人,53475亩耕地。
永丰原名百家冢铺。清宣统三年(1911)修案,更名“永丰”,取永年丰收之意。1965年由范集、南顿、丁集三个乡划出部分大队,成立永丰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永丰乡。
永丰乡在发展经济上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电力充足,区位优势明显的条件,采取“消除门槛、营造洼地,大力招商引资”的政策,全乡民营企业已达26家,项城市李集裘皮有限公司、泰山化工有限公司、长虹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形成规模
2024年12月,永丰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3月,永丰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9月,永丰镇被确定为2024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永丰镇榜上有名。
1965年由丁集、范集、南顿三个公社划出部分生产大队成立永丰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永丰乡。
2024年改置永丰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陈州南关金龙桥至此有古冢一百个,因名百冢铺。清咸丰十年(1861)监生王照均、郭绍敬倡捐修寨,名百冢铺寨,又名同心寨。清宣统三年(1911)监生郭清盘…[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冯氏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因村址紧临谷河北岸滩地,就进有两个冯滩,较大,故名大冯滩。…[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来祖于清康熙年间,由李老家析此成村,因是柳庄户的旧址,故称柳营。…[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戚庄。清咸丰年间,来祖郭大木从郭腰庄迁居,后戚姓衰落,易名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曹楼。明末,曹氏衰落。王姓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从王楼(永丰镇)迁居此村,改曹楼为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为韩姓居住,建有草顶楼,名韩草楼。清顺治十六年(1659)来祖郭殿从埠口迁此成村,后韩姓衰落,更名郭草楼。…[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阎氏家谱》记载:清嘉庆年间,来祖阎美由县城东南角城角楼(秣陵镇)迁居此地。后筑土寨,名阎小寨。寨废易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原为朱姓居住,因村址位于河滩地带,又踞南北要道,设有店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郭姓由郭大庄析此成村,后营建平楼,故名郭平楼。…[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栾姓从山东枣林庄迁居丁集西南大田营。清康熙年间,兄弟分家,长子由大田营迁此成村,建有楼房,名栾楼。后因附近有两个栾楼,位于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系黄庄户遗址。据《郭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郭氏六代孙(郭伞沙之二、三、四子)从郭平楼迁此定居,因村西北隅有洪山庙,村以庙定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原为黄姓所建,名大黄庄。清顺治元年(1644)刘姓自刘庄(高寺镇)迁此定居,黄姓迁出,村名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李姓由山西洪洞大李庄移民来此定居,成村后,为怀念故土,沿用老家村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包姓由山东莒州逃荒来此定居,故名。包、郭二姓共居一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栾姓由山东枣林庄移民河南,后居此,建有楼房,因附近有两个栾楼,位于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来祖栗坠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营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樊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缘于地势低洼,常受洪冲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田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因村东北有一火星阁,村以阁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马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因村西北隅建有楼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此处有两个相连的村庄,路西是毛庄,路东是苑庄。后来,不知何故毛苑两姓皆绝。明末,近处群众在毛庄遗址起集,名毛集。…[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唐姓即在此居住,建有楼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年间,徐姓由陈州(淮阳)南徐湾迁此。因村前村后有四个冢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刘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营居,后人丁兴旺,渐成大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靳氏家谱》记载:靳氏长门于清雍正年间,从县城(今秣陵镇)迁此定居,为光大门庭,定名大靳营。…[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始祖郭庆于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洪洞移此定居,成村名郭庄。经数十年后,人丁兴旺,分居多处,为区别村庄名称,此村更名郭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谷姓来祖谷开江由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成村名谷庄。后人财两旺,建起楼房,易名谷楼。…[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康熙年间,来祖王许从王楼迁此定居,成村名王许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卢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项,始居百冢铺(今罗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迁此成村,名卢集,后演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鞠姓即在此居住,称鞠营,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七区。1958年9月属范集公社。1965年7月属永丰公社。1980年成立鞠营生产大队,属永丰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