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河头乡 | 隶属:濮阳县 |
行政代码:410928202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车牌代码:豫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51万人 |
人口密度:6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据明嘉靖年《嘉靖开州志》记载:“清河在州二十里,碧澄汪洋,终年不竭。”又据《大清一统志》(卷二十二)记载:古澶水上承大河,经澶州澄清后于此处分流,十分之七注巴家河,十分之三分注潴龙河,因此处为清河之首,故称清河头。1944年分为3村,此处居东称东清河头。
2024年8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清河头乡为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4年3月,清河头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一、概况
清河头乡位于濮阳县北部,北与濮阳市区相接,辖23个行政村,3.9万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
二、发展扰势
1、濮范公路、濮台铁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
三、支柱产业
1、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已建成桃园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金堤窝、刘关坡、吨粮田开发区,七保寨花生、油料高产区。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油料、花生、蔬菜、林果等。
2、畜牧养殖业:利用金堤河水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畜牧养殖业。
畜产品有:牛、猪、羊、家禽等。
龙头:乡实验种鸡场
1944年属濮阳县第二区。
1956年为濮阳县清河头乡。
1958年为清河头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清河头乡。
1987年复属濮阳县。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因东环小区坐落在濮阳县清河头乡中原油田采油五厂院内,为了便于小区管理,第九社区将原来的第五矿区,因邻东环,故取名为东环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刘贯社区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胜东社区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嘉靖《开州志》载:“清河在州东二十里。”因建在清河之源头,故名清河头。原为清河头;后分为三个村,居东,取名东清河头。…[详细]
娄昌湖村位于濮阳县城东12公里处,南临濮范公路,北临濮台铁路,现有人口1164人,263户,耕地面积1429亩。近年来,濮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娄昌湖…[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娄、杨二姓自山西洪洞迁昌湖村南定居,故名南昌湖。1949年,分居两村,因多为杨姓,故名杨昌湖。…[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明永乐年间,韩氏兄弟五人从山西洪洞迁居于此村。因韩氏人多,故名大韩村。后分为两村,居东,故名东大韩。…[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韩氏兄弟五人从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因人多,故名大韩村。后分居,居西,故名西大韩。…[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宋时,村民刘贯发现潴龙河北岸决口,堵水通宵,累死岸边。为纪念他,改村名为刘贯寨。因村大人多,分居两处,居东,称东刘贯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宋时,村民刘贯发现潴龙河北岸决口,堵水通宵,累死岸边。为纪念他,改村名为刘贯寨。清中期,部分村民南迁建村,取名前刘贯寨,改名为后刘贯寨。因村大人多,分…[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宋时,村民刘贯发现潴龙河北岸决口,堵水通宵,累死岸边。为纪念他,改村名为刘贯寨。后部分村民南迁建村。根据方位,称前刘贯寨。…[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沙河寨原名小新庄。清末,本州一知州过,认为此村名不妥。即以南靠沙岗,北临潴龙河,并有围村寨,故更名沙河寨。…[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岳堤口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当时村名叫菜园村。由李家楼迁居清河头五道庙村的民族英雄岳飞后裔在此地种菜而得名。清乾隆年间,由于岳姓人丁兴旺,又紧靠古秦皇堤…[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刘思公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焦寨之名有两说:一说,明洪武年间,焦氏迁入,在金堤北侧建村筑寨,名焦寨。二说,原名焦耳寨,村中霍氏家谱载: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霍氏家族自山西洪…[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振兴寨俗称新寨,村民原在金堤南居住。清同治五年(1866),因黄河水患淹没村庄原址,村民在金堤北自己的耕地上重新建村居住,并筑有寨墙改称新寨。清光绪二…[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嘉靖《开州志》载:“清河在州东二十里。”因建在清河之源头,故名清河头。1949年,分为三个村,位于中间位置,故名中清河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嘉靖《开州志》载:“清河在州东二十里。”因建在清河之源头,故名清河头。原清河头分为三村,居西,故名西清河头。…[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王吕村。清中期,村庄被水淹没,村民逃到金堤南坡建置家园,故名逃园。1955年区干部王自立改村名为桃园。有因与别大队重名,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初,吴氏自山西洪洞迁居金堤两侧定居,村名为吴家堤口,简称吴堤口。…[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重修文昌阁碑文记载:“吾村座落于澶州东十五里秦皇堤上。先有陈公之仪地,后有陈庄。”因陈氏为给祖上守墓,定居于此,故名陈家庄,简称陈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中期,管氏自濮阳县北坡头村移居刘五星村南居住,故名管家五星,后简称管五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罗家五星。清初,罗氏绝,鲁氏人旺,改称鲁家五星,简称鲁五星。…[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中期,刘氏自开州城内仓后街迁居此地居住,以星宿方位,取名刘家五星。后简称刘五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