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沱滨街道 | 隶属:永城市 |
行政代码:411481004 | 代码前6位:4114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沱河因该河流经安徽注入沱湖,因办事处位于沱河之滨,故名。
沱滨街道,永城市6个街道之一,2024年7月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永城市城厢乡建制,部分地区析出设立沱滨街道办事处。
1950年建城厢区。
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归城关区。
1968年建设城郊公社。
1984年改城厢乡。
2024年撤销城厢乡建制,将戚庄、任楼、余庙、八里庙、张楼、冯寨、李庄、张大庄、北郝、高余庄、高玉楼、程楼、李林、洪岗、刘岗15村民委员会划出,设沱滨街道。
戚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戚庄。1956年属城关区东方红高级社。1958年设戚庄大队,属城关公社辖。1969年划归城郊公社。1984年改设戚庄村民委…[详细]
任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任楼。1959年属城郊公社崔庄大队。1975年设任楼大队,属城郊公社。1984年城郊设乡,并入四里王庄村委会。1996年四…[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永城县志载,李氏家族明清两代官员辈出,死后分别葬于城东、北、西三地,此地为西李林村。…[详细]
解放前,冯姓村民在村口四周筑土墙建寨抗匪,取名冯寨。…[详细]
明初,山西往黄泛区大迁徙时,郝氏移民迁至永城后于县城南北择地而居,居于城南的称南郝村,城北的称北郝村。…[详细]
昔日张姓村民在村中建楼,取名张楼。1959年设张楼大队,属城郊公社。1984年改设张楼村委会,属城厢乡辖。2024年城厢乡改设沱滨街道办事处,张楼村随…[详细]
昔日余姓村民在村中建庙,因此取名余庙。1959年属陈集公社天齐大队。1969年属城郊公社崔庄大队。1981年因与外社重名,更名为余庙大队。1984年成…[详细]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李庄。1958年李庄设大队,属城关公社辖。1981年李庄改称陈四楼大队。1984年设李庄村委会,划归城厢乡辖。2024年城…[详细]
昔日程氏在村中建一座土楼,取名程楼。1959年设程楼大队属顺和公社辖。1969年划归城郊公社。1984年成立城厢乡人民政府,程楼大队更名为程楼村民委员…[详细]
昔日,高姓地主在村中建起一座豪华楼房,成为远近闻名的琼楼玉阁,故称高玉楼。…[详细]
以高、余两姓氏为主,故名高余庄。1956年属城关区北郝高级社。1959年设立高余庄大队,属顺和公社。1969年划归城郊公社。1984年改设高余庄村民委…[详细]
清代所建庙宇距永城老城中心八华里,故名八里庙。…[详细]
刘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取名刘岗。1958年属顺和区谢集乡李林大队。1969年划归城郊公社设立刘岗大队。1984年更名刘岗村民委员会,属城厢乡辖。20…[详细]
昔日洪氏居民在沱河北岸择高地居住,故称洪岗。…[详细]
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张大庄。1958年张大庄设大队,属城郊公社辖。1984年改设张大庄村民委员会,属城厢乡辖。2024年划归沱滨街道办事处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