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卧龙镇 | 隶属:永城市 |
行政代码:411481122 | 代码前6位:4114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9.3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1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因区域内有卧龙沟,故名。
卧龙乡地处永城市的西南边陲,北依311国道,西毗邻安徽省亳州市的药都大市场和京九铁路,南接其亳州市观堂镇大蒜基地,总面积59.83平方公里,全乡辖20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196个村民组,人口3.2万,耕地面积5.4万亩。交通便利,区域位置较为优越。
卧龙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主导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中药材和大蒜为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群,以基地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使全乡初步形成了“麦瓜套种连成片,大棚蔬菜沿路线,药材大蒜围村转,烟叶生产搞示范”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2024年3月,卧龙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卧龙镇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1938年属五区。
1946年属复兴乡。
1949年属龙岗区。
1958年属酂城公社。
1961年建洪福公社。
1975年7月重建洪福公社。
1981年更名卧龙公社。
1984年改称卧龙乡。
2024年撤乡设卧龙镇。
因区域内有洪福寺,取名洪福。1961年3月,建洪福人民公社,同年八月撤销。1975年7月重建公社,1984改置卧龙乡洪福村民委员会。2024年改置卧龙…[详细]
石桥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卧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余氏聚居形成的村落而得名,得名余庄。1952年属双桥区王集乡。1956年属王集乡王集高级社。1959年设立余庄大队,属酇城公社。1975年划归大王集乡…[详细]
潘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潘楼。1975年成立洪福公社,设潘楼大队,1984年改制为卧龙乡潘楼村民委员会。2024年改置为卧龙镇潘楼村民委员会。…[详细]
刘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刘园。1961年属洪福公社。1984年改置卧龙乡刘园村民委员会。2024年改置卧龙镇刘园村民委员会。…[详细]
王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王园。1949年属龙岗区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属酂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属酂城区领导。1968年取消区属龙岗公社管辖。…[详细]
伊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伊庄。1949年属龙岗区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属酂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属酂城区领导。1968年取消区属龙岗公社管辖。…[详细]
浑河穿过其境内且逢有集市,取名浑河集,简称浑河。…[详细]
杨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杨大庄。1949年属龙岗区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邻村丁楼、魏桥等合并为大队,属酂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属酂城区领导。1…[详细]
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魏桥。1949年属龙岗区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属酂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属酂城区领导。1968年取消区属龙岗公社管辖。…[详细]
潘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潘老家。1961年设潘老家大队,属洪福公社,8月撤销。1975年重建洪福公社。1984年改置卧龙乡潘老家村民委员会。2024年…[详细]
王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本村落以前有粮食交易市场,王姓做行人职业的比较多而得名王行。…[详细]
潘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潘桥。1958年人民公社时与高胡楼同为高胡大队,1963年属卧龙公社。1975年叫潘桥大队。1978年撤区设村分为潘桥、李庄两…[详细]
刘楼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卧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夏竹园。1949年属龙岗区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属酂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属酂城区领导。1968年取消区属龙岗公社管辖…[详细]
胡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取名高胡楼。1959年属龙岗公社所辖。1975年归卧龙公社所辖。1983年改置卧龙乡高胡楼村民委员会。2024年改置卧龙镇高胡楼…[详细]
清朝时期为避战乱黄氏迁入此地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黄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