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寨镇 | 隶属:永城市 |
行政代码:411481112 | 代码前6位:4114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8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清咸丰年间,后期战乱频繁,为避祸乱,原以姓氏命名的李庄群众在村子周围筑起寨墙,以便防卫,故称李寨。
素有永城“南大门”之称的李寨乡,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属豫东平原腹地,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投资办厂的最佳地带,乡辖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总人口3.5万人。
李寨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省级公路永涡路纵贯南北,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是举世闻名的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境内设有彭雪枫将军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旧址,还有千余年的雪柚白果树。军民共挖的新四沟,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老区人民在乡-胡文明,乡长房东伟带领下,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依照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使本乡西瓜、苔干、土豆等生产形成规模,每年种植面积将在4万亩以上,亩产效益超千元。成为远
2024年5月,李寨镇被确定为2019—2025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0年11月,李寨镇入选第四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1938年属四区回龙乡。
1941年属五区回龙乡。
1945年属书案乡。
1949年属裴桥区。
1952年属马桥区何庄乡。
1955年复归裴桥区。
1956年为李寨中心乡。
1957年复归马桥区。
1958年马桥公社。
1961年属马桥区。
1968年复属马桥公社。
1975年成立李寨公社。
1984年社改乡,设李寨乡,属永城县。
2009年撤乡设李寨镇,属永城市,沿用至今。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昔日筑有寨圩,取名李寨。…[详细]
余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李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取名大李家。1959年成立大李家大队,归属马桥公社,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大李家大队改置为大李家村民委员会。2009…[详细]
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苏阁。1947年成立苏阁乡政府。1959年设苏阁大队,属裴桥公社。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苏阁大队改置为苏阁村民委员…[详细]
唐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唐楼。1959年属马桥公社张迁大队。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张迁大队分置成立张迁、唐楼2个村民委员会。2009年属李…[详细]
徐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陈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魏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苏楼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支姓族人在该地聚集形成自然村落,取名支庄。…[详细]
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张迁。1959年属马桥公社张迁大队。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改置为张迁村民委员会,属李寨乡。2009年李寨撤乡设镇,…[详细]
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苏小庄。1959年建立苏小庄大队,属裴桥公社管辖。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改置为苏小庄村民委员会,属李寨乡。2009…[详细]
彭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彭庄。1959年属马桥公社支庄大队。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支庄大队改置为支庄村委会。1996年06月从支庄村分出彭…[详细]
因区域内有二郎庙遗址而取名二郎。1956年属马桥公社何庄大队所辖。1959年属马桥公社丁唐大队。1968年从丁唐大队分出,以二郎庙遗址取大队名为二郎大…[详细]
丁氏和唐氏聚居在此形成的村落,取名丁唐。…[详细]
关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关庄。1959年属马桥公社房关庄大队。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房关庄大队改置为村委会,名称简化为关庄村民委员会。20…[详细]
相传很早以前有位麻仙姑在这里行医做善事,不收百姓的钱,死后葬于此地,故名麻冢。…[详细]
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苏暗楼。1959年属马桥公社李寨大队。1977年划归李寨公社。1978年从李寨大队分出苏暗楼大队。1984年苏暗楼大队改置为苏…[详细]
庞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庞庄。1959年设庞庄大队,属裴桥公社。1972年大队部迁往陈付庄。1975年划归李寨公社。1984年庞庄大队改置为庞庄村民委…[详细]
曾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昔日建有土楼,取名曾楼。…[详细]
苏李家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