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鹿楼镇 | 隶属:沛县 |
行政代码:320322113 | 代码前6位:32032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600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2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因鹿氏最早在此居住,且鹿家是大户,建有楼房得名鹿楼,因镇政府位于鹿楼村而得名。
沛县辖镇。1957年建鹿楼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50.4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丰沛公路从镇中穿过,大沙河纵贯南北。辖鹿楼、房庄、施楼、谭寨、陈新庄、卢楼、黄楼、赵庄、杜桥、朱瓦屋、宋庵、魏花园、柳园子、邱庄1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红富士”苹果及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养牛、养羊、养猪历史悠久。
2020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鹿楼镇为2019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鹿楼镇上榜。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鹿楼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后黄楼村皇庙始建于明代,位于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黄楼村南黄庙小学院内。此地为沛县西南部,属于苏北大平原,黄河冲积而成,地表坦荡,土壤沙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已形成较
鸳楼烈士陵园为建国后所建,位于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鸳楼村东。此地为沛县西南部,属于苏北大平原,黄河冲积而成,地表坦荡,土壤沙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
闵氏祠堂为民国时期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闵堤口村。此地为沛县西南部,属于苏北大平原,黄河冲积而成,地表坦荡,土壤沙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级
胡氏节孝碑为1923年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闵堤口村内,此地为沛县西南部,属于苏北大平原,黄河冲积而成,地表坦荡,土壤沙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已形成较密的平
石集村石氏墓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鹿楼镇石集村。此地为沛县西南部,属于苏北大平原,黄河冲积而成,地表坦荡,土壤沙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级
1957年,设立鹿楼乡。
1958年9月,设立鹿楼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鹿楼乡。
1996年4月,设立鹿楼镇。
2004年4月,鸳楼乡、沙河林场并入鹿楼镇。
一直沿用至今。
据传说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桐县老鸹窝迁来的鹿家是大户,因有楼房,所以叫鹿楼。…[详细]
据说,明朝,因有一对鸳鸯鸟落在土楼上,故名。…[详细]
明朝末年,房姓在此建庄,故名。1958年,设房庄大队,属鹿楼公社。1983年,设立房庄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鹿楼乡。2000年,乡镇合并,隶属鹿楼镇。…[详细]
明万历年间,宋阁老曾在此建庵一座,故名。…[详细]
清道光年间,邱氏家族最先在此居住,形成村庄,故名。…[详细]
该村杜姓居多,且村头有桥,故名。1980年,设杜桥大队,隶属鹿楼公社。1983年,设立杜桥村村民委员会,属鹿楼乡。2000年,乡镇合并,隶属于鹿楼镇。…[详细]
清光绪年间,由魏姓大户在此居住,并建有花园,逐渐形成村庄,故名。…[详细]
清道光年间,名为陈庄,后往南迁,取名陈新庄。…[详细]
清乾隆年间,谭姓财主在此居住,为防盗贼,在村周围筑起寨墙,故名。…[详细]
清道光年间,黄姓最先在此建楼居住,形成村庄,故名。…[详细]
清乾隆年间,赵氏在此安家居住,故名。1979年,设赵庄大队,隶属鹿楼公社。1983年,设立赵庄村村民委员会,属鹿楼乡。2000年,乡镇合并,隶属于鹿楼…[详细]
卢氏大户在此建村,并建有楼房,故名。1976年,设卢楼大队,隶属鹿楼公社。1983年,设立卢楼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鹿楼乡。2000年,乡镇合并,隶属于鹿…[详细]
张伙庄村:位于鸳楼社区以北4公里处。 …[详细]
曹、文两姓最先在此居住,逐渐形成村庄,故取名曹文村。…[详细]
团结村:位于鸳楼社区西北3.5公里处。 …[详细]
踪平楼村:位于鸳楼社区西北2公里处。 …[详细]
清乾隆年间,任、董两大家族在此建村,故名。…[详细]
高彭庄村:位于鸳楼社区以北1公里处。 …[详细]
闵堤口村:位于鸳楼社区东北2公里处。 …[详细]
姬氏最早来此建村,故名。1962年,设姬庄大队,隶属鸳楼公社。1983年,设立姬庄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鸳楼乡。2000年,乡镇合并,隶属鹿楼镇。…[详细]
清光绪年间,何姓最先在此安家居住,故名。…[详细]
刘饭铺村:位于鹿楼镇以西4.5公里处。 …[详细]
明朝时,由沛城向西北每3里设一堡,此为第七个,故名。…[详细]
明朝时,从沛县城北建头堡,每三里为一堡,此村系第八堡,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