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城乡 | 隶属:清丰县 |
行政代码:410922205 | 代码前6位:4109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车牌代码:豫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4万人 |
人口密度:6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春,于陆家店(今古城集)置阴安县治。唐大历七年(772)置清丰县,治清丰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治迁于陆家店(今古城集)。五代时德清军治所于陆家店(今古城集)。宋因水患始迁县治于今城关镇,古城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县移民定居于此,因此地为古县城旧址,故名。
古城乡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城西北8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总人口33985人,总户数8101户,总耕地面积4.9万亩.
古城乡历史悠久,古城乡政府驻地古城集.商贸六集,市场繁荣,其日用品市场,木材交易市场,禽蛋市场,辐射方圆数百里,是豫北一带颇有影响 的大集市.
古城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境内有马颊河,潴龙河贯穿全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3.3万亩,花生2.8万亩,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境内林成网,树成行.1998年被确定为工行贷款重点扶植和黄淮海开发重点乡.
古城乡乡镇企业发突飞猛进,1998年乡镇企业总
文化旅游: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清丰县古城乡梁村。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中共
1912年属清丰县北区。
1941年属卫河县第三区。
1949年属清丰县第八区(古城区)。
1956年分属古城乡、吴家村乡、佛店乡。
1957年三乡合并称古城乡。
1958年改称古城公社。
1964年改称古城区。
1968年复称古城公社。
1984年复称古城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春,置阴安县治所驻陆家店(今古城集)。唐肃宗大历七年(772)置清丰县,治所在清丰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治所迁于陆…[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末年,宋兵在此驻扎,当时成为营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张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定居立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末年,宋兵在此驻扎,当时为营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唐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取村名为唐营。…[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郭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立村定居,取村名郭营,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乔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入郭营,后乔姓渐多,于是改郭…[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地有一佛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移民于殿东侧定居,久成村庄,取名为东佛殿,后演变成东佛店。…[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地有一佛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移民于佛殿西侧定居,久成村庄,取村名为西佛殿,后演变为西佛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久以前此地有一条通往大名的南北大道,时称官道。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移民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立村定居,于是取村名为官路边。…[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有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故取村名为刘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本村程氏家谱记载,先贤程夫子后裔15世程恩明,于明成化六年(1470)居清丰张千楼村。后单独立村,取村名为程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本村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有范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先住范石,后迁于此地,取村名为范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前囤上村一户叶姓人家到此种田。后定居下来,因人丁兴旺,渐成村落,于是取村名为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有移民于此落户立村。分居六处,且因张姓人多,遂取村名为张六村。后因村庄扩大,分为前后张六村。地理位置靠南,为前六张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有移民于此落户立村,分居六处,且因张姓人多,遂取村名为张六,后因村庄扩大,分为前、后张六村,因地理位置靠北,为后六张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马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有马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于是以姓氏取村名为马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有吕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于是以姓氏取村名为吕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有徐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以姓氏取村名为徐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有吴姓兄弟四人,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后以姓氏取村名为吴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有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于是以姓氏取村名为大高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大历年间,此地建有很大的屯粮仓库,众称,粮囤。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马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后,村庄扩大,于是分为前囤上、后囤上两村。因位置靠南…[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读史方舆卷十六》记载,唐大历年间于东三里古城设县城,传此地盖有大片粮仓,人称粮囤,宋因水患迁移,粮仓随移。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马姓从山西洪洞…[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董氏兄弟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立村,故村名董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取村名为王庄。后人为与同县内其他王庄区别,遂改名为西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有齐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定居立村,于是取村名为齐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本村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梁姓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立村定居,取村名为梁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有山西洪洞县村民迁居于此立村定居。因村庄地处黄河故道,故取村名为临河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