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利国镇 | 隶属:铜山区 |
行政代码:320312116 | 代码前6位:32031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116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36万人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宋代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利国冶铁规模越来越大,冶铁利国利民,冶铁机构由治升监,“利国本秋丘烹铁之所,至皇朝升为利国监”。
利国镇是全国有名的富铁矿产地,依托资源优势,现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集采选、炼轧一条龙配套的钢铁工业体系,一座新型的钢铁城正在崛起。目前,利国钢铁城年产钢铁290万吨,其中利国、兴达、龙远、牛头山、荣阳、镇北、荣辉、铜利等企业年产生铁180万吨,东南、鸿泰等企业年生产钢材110万吨。此外,利国地下富藏有铁、煤、天然焦、石灰石、铁矿石、耐火土、焦宝石、高铝矾土、陶资砂岩等,其中铁矿石储量约1亿吨。天然焦和烟煤储量为7000多万吨。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利国镇位列第370名。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利国镇位列第370位。
2024年9月,2024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利国镇位列第364。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利国镇上榜。
2024年10月,利国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317位。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利国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利国镇榜上有名。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利国镇为2024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24年10月,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利国镇位列第263名。
文化旅游:
自汉代以来,利国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宋代设利国监,《太平寰宇记?徐州》中有写到:“利国监,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
利国铁矿洞四矿井深约25 米,1959 年开始开采,至1998 年闭井,主井位双罐单车提升,最高年产矿石十万吨。矿井北有当时的办公平房10 间。现矿井已经闭井,周围堆积杂物矿渣。办公室现已做
厉湾村铁矿矿坑遗址三面环微山湖,是利国铁矿四场废弃不用的矿坑。此矿坑宋代已具规模,出产铁矿石,一直开采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废止。矿坑呈圆锥形,直径约220米,深约100米,东有铁矿停止开采后废
珍珠泉翻水站位于利国村珍珠泉南侧,1957 年开始建造,1958 年竣工。珍珠泉翻水站占地约3公顷,主要是引运铁河水,用于农业灌溉。由于年年维修,现该翻水站使用状况良好。
利国镇原有六沟、十泉、七十二眼井,珍珠泉为“十泉”之首,水从泉底涌出,似泛起串串珍珠,故名“珍珠泉.据铜山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知州姜焯发现泉水异常清澈,主持疏浚,并在泉边立碑以志,因此此泉又
195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将铜山县改划为18个区和敬安、利国两个县属镇。
1958年6月,属徐州市利国矿区,1960年划归铜山县,设利国人民公社。
1983年,恢复利国乡政府建制。
1999年,撤乡建镇,设利国镇,沿用至今。
以谭姓取名谭家。1958年成立谭家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谭家生产大队,设立谭家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年,经国务…[详细]
林头村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以郝姓取名郝家。1958年成立郝家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郝家生产大队,设立郝家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年,经国务…[详细]
以前养马的地方,取名马元。1958年成立马元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马元生产大队,设立马元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详细]
以前叫万皇庄,后简称万庄。1958年成立万庄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万庄生产大队,设立万庄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详细]
以吴姓取名吴庄。1958年成立吴庄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吴庄生产大队,设立吴庄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年,经国务…[详细]
马山村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12月24日,记者来到利国镇利国村,在村里的健身广场上,村民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很多小孩在广场内嬉戏打闹。村民厉大姐说:“自从建好这个健身广场,每天都…[详细]
以厉姓取名厉湾。1958年成立厉湾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厉湾生产大队,设立厉湾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年,经国务…[详细]
该村边山上的石头是黄石头,取名黄山。1958年成立黄山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黄山生产大队,设立黄山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详细]
以李姓取名西李。1958年成立西李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西李生产大队,设立西李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年,经国务…[详细]
宋朝时此处有寄堡山,后取名寄堡。1958年成立寄堡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寄堡生产大队,设立寄堡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详细]
以此地山上有墓而得名。1958年成立墓山生产大队,隶属利国公社;1983年,撤销墓山生产大队,设立墓山村;1999年撤乡设镇,隶属利国镇;20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