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许镇 | 隶属:铜山区 |
行政代码:320312118 | 代码前6位:32031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116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02万人 |
人口密度:约5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以许姓取名大许家,简称大许。
铜山县大许镇地处徐州市中心30公里处,人口7.6万,面积121平方公里是徐州市发展的五个卫星城之一,地处于江苏省人民政府政策倾斜,重点扶持,鼓励发展的东陇海加工业产业带中心位置,区内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电力、人力、土地、农产资源丰富、社会和谐,是业界志士投资兴业首选之处。
交通发达:徐连高速(设有出入口),陇海铁路,京杭运河,省道徐连路,省道双塔路横纵穿境而过,从镇中心南向徐州观音机场10公里,北向京杭运河塔山港2公里,西向京福高速入口8公里。镇政府到各行政村公路全部硬化。
基础设施完善:设有省级重点示范高级中学一所,省示范初级中学二所,县级医院一家,城郊8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大许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大许镇位列第973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大许镇上榜。
2014年7月,大许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大许碉堡为日本人所建。碉堡高于地面90 厘米,地下有地下室数间以及通到火车站内的地下通道。碉堡地面为水泥浇筑。现在地道口被淤泥封住,室内积水无法进入。据张震回忆,邓小平在指挥淮海战役时通过铁
大许天主堂位于大许中心街,占地6000平方米,最高建筑圣堂高21.75 米,礼拜堂及附属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1921年法国神父传教于大许,修建此教堂,堂北为修女院,共有房屋19间,西房六
房亭观音堂原为四合院形式,在战火中毁坏,但仍有庙堂。后被彻底拆除,遗址已无处可寻。仅存白塔和石香炉。白塔为六角四层实心汉白玉石塔,塔高约3米,直径0.7 米,上有文字:“第三代西衢法禅师之塔
1957年9月设大许乡。
1958年8月,与太山乡合并,成立大许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又分设为大许、太乡两个人民公社。
1983年5月分别建立大许和太山两乡乡政府。
1996年11月,大许撤乡建镇。
沿用至今。
以许姓取名大许家,简称大许。1958年成立大许生产大队,隶属大许公社;1983年,撤销大许生产大队,设立大许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详细]
以朱姓取名朱庙。1958年成立朱庙生产大队,隶属大许公社;1983年,撤销朱庙生产大队,设立朱庙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合并为大许镇…[详细]
宋王探马到东村,故取名东探头,现名东探。…[详细]
宋王探马到西村,故取名西探头,现名西探。…[详细]
以朱姓取名朱庄。1958年成立朱庄生产大队,隶属大许公社;1983年,撤销朱庄生产大队,设立朱庄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合并为大许镇…[详细]
邵姓在此盖楼定居,取名邵楼。1958年成立邵楼生产大队,隶属大许公社;1983年,撤销邵楼生产大队,设立邵楼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详细]
岳姓在此居住,地处低洼,雨季积水似海,故名。…[详细]
原刘姓在此设六盘铁匠炉,成庄取名六炉,后演变为刘鹿。…[详细]
此村沟汪盛产黄麻,故取名麻沟。1958年成立麻沟生产大队,隶属大许公社;1983年,撤销麻沟生产大队,设立麻沟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详细]
传说此处地区有18个以团取名的村子,该村是第一个,取名团头,后改名团埠。…[详细]
以王姓住在后庄,取名后王。1958年成立后王生产大队,隶属大许公社;1983年,撤销后王生产大队,设立后王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合…[详细]
原村东有太山神庙,故取名太山庙,简称太山。…[详细]
此地区有九座山,本村山在汪底,排列第九,故名。…[详细]
此村座落在北房亭河西,故名。1958年成立河西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河西生产大队,设立河西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详细]
明代,庄西有沟,用木板架的桥,故名。1958年成立板桥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板桥生产大队,设立板桥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详细]
该村座落于南北向阳山坡下,故取名横山。1958年成立横山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横山生产大队,设立横山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详细]
“路灯我们村都覆盖了,特别是冬天,老年人天黑吃完饭,没有事能在路上转一转,走一走,锻炼锻炼身体。村里有个小广场,晚上还可以到那里去跳舞。”大许镇梨园村…[详细]
清代,此地是盐碱场,后演变为简城。1958年成立简城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简城生产大队,设立简城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详细]
该村是郑夏两姓的祠堂庙,故取名郑夏庙,现名郑庙。…[详细]
沙姓祖居于此,取名沙庄。1958年成立沙庄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沙庄生产大队,设立沙庄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合并…[详细]
因靠近房亭河而得名房亭。1958年成立房亭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房亭生产大队,设立房亭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山乡合并…[详细]
该村吴姓户多,庄大,故取名大吴。1958年成立大吴生产大队,隶属太山公社;1983年,撤销大吴生产大队,设立大吴村;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同太…[详细]
据传宋朝两军宿营,一方为营,另一方为墩,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