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东汉末年,魏将夏侯惇领河南尹,与吴、蜀争夺疆土,曾于此驻兵设馆,以备巡守,故名夏馆。 |
明中期师姓在土岗上开设小货铺,苦心经营,遂成富户,得名师家岗。简称师岗。 |
据《内乡县志》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山坡得一良马,故称为马山。又因有青山、梅子、花北3条河流相交于马山脚下,水路、山路都由此通往北部山区,故称马山口。 |
位于湍河东岸,故名。 |
古称天宝镇。据《汉书》记载,西汉末年,赤眉军兵分两路进攻长安,军樊崇、逢安率南路军由此经过,并在此驻兵修寨筑城,故名赤眉城。简称赤眉。 |
原名九里集。明代曾为老河口、邓州通往西峡、商南等县的古道,因路旁有水井,曾在井旁修建草亭供往来客商休憩。传清代有南阳府官员经此入亭歇息,见草亭年久失修,几处露天,即命以瓦重修,故名瓦亭。 |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王氏先祖王亮由镇平县晁陂迁此,并开骡马店,成集后称王家店,简称王店。 |
地处平川,西北稍高,每逢暴雨自西北方有数股洪水灌入,穿街而过,直入东小河,形似手掌,故名灌掌,后演为灌涨。 |
有河自东向西流经,两岸种满桃花,春天来临,潺潺溪流映以花瓣飞舞,故名桃溪。 |
明代时,该地地势低注,易涝,且柞林遍野,居民为治水患,在村东边开一绕岗大渠,故名“柞渠”。明末,靳姓从外乡迁居该地。据记载靳姓有一员外靳丰所,此人见该地四面皆山,且路多为羊肠小道,曲曲弯弯,遂将“柞渠”二字更名为“岞岖”。 |
余氏曾在此修建关帝庙,故名余关庙,简称余关。 |
清代附近盛产竹、木,在此设板材场,并结排流送,故名。 |
古称长庆川。古时此地3华里内有石桥7座,唯此为大,故名。 |
又名赵铁店。传元末有赵姓铁匠由山西迁此开铁货店,颇有名气,遂称赵铁店,简称赵店。 |
地处深山河川,四周群山环抱。湍河由西绕过,河川东西长约7华里,故名七里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