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2001年,赵曲乡并入城关镇,改称新城镇。意为新建立、拥有新面貌的城镇。

因春秋时晋国赵盾的后代分居此地,故名。

汾城古城是唐太宗封给大将尉迟恭的封地,也是尉迟恭的帅府所在地,尉迟恭因战功被封为鄂国公,所以当地人也习惯称汾城镇为“鄂公堡”。1914年1月,太平县改用古地名“汾城”。因位于原汾城县驻地故名。

镇人民政府驻南贾,因姓氏得名。西周初期,周康王封唐叔虞之少子光明于贾,即今南贾一带,后国人已贾为姓,居于原地,得名南贾。

因位于古泰平县县治得名。

因晋襄公陵墓在此,故名。

镇人民政府驻邓庄,为晋代名臣邓伯道故里,故名。

帝尧初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故史称陶唐氏。帝尧建都平阳,即今之陶寺,已为考古所证实。陶寺即帝尧初封与陶的国家机构所在地。又民间传说,唐朝时期一部分鲁人(和尚)在此定居,以烧制陶器为生,后在村内建一座寺院,故名陶寺。

村在汾河西岸绝壁之上,下有大小白波泉。汉末黄巾起义军郭大部驻扎于此,名波垒,后名城固,清代改城为永固。寓意边域坚固。

传说一,最早景姓与毛姓在此定居建村,故以姓氏得名景毛;传说二,最早毛姓在此居住,村南有灵泉一景,故得名景毛。

西周初期,周康王封唐叔虞之少子光明于贾,即今西贾一带。后晋献公灭贾,贾季逃翟,国人以贾为姓,居于原地。后因居西,故名西贾。

13、n_dadengxiang.html" class="ftt200">大邓乡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晋朝时期,晋国大夫邓伯道返乡后,定居邓庄庄儿山(庄儿山有邓伯道之墓)。他有一个儿子(秦晋交战被俘)三个侄子,大侄子农耕于该村地界,得名大邓。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